西贝“暴雷”了,但它带来的连锁反应还远远没有结束。
昨天,上海网友说西贝翻身的公关策略终于被找到了,那就是要西贝去接管上海中小学的学生餐。
伤害性不大,可侮辱性极强。
但这不是段子,而是现在上海很多学生家长真实的心愿。
为什么宁愿吃西贝的预制菜也不愿吃上海的学生餐?
为什么别人避之不及的西贝成了上海妈妈群里的心愿?
这事儿说来话长。
15号,多个家长反映,上海多所学校学生餐里的虾仁炒蛋出现食物发臭的情况。
难以下咽不说,不少孩子都被熏得直吐。
虽然供餐企业紧急停供,发了饼干、面包补救,但看看他们发的“救济食物”,里面的添加剂更是头大:
网友笑称:一水的添加剂“比我命都长”。
看到这样的食物,家长们怨声载道,妈妈群里的怒气都要溢出屏幕了。
有人可能觉得,就吃这么一次,至于吗?
殊不知,上海的中小学生过这样的苦日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前几年,上海的中小学开始实行分餐制,将学生的午餐分为A餐和B餐,统一分配。
一份午餐15或18元,家长出一部分钱,还有政府补贴。
分餐制推行之初,老母亲们还喜大普奔。
既不用为每天孩子的吃饭问题发愁,孩子吃得还营养均衡,价格也算公道,省心又省事。
我们看这每天的菜单,好几个菜荤素搭配,还不错对不对?
可实际上,孩子们真实吃的饭是这样的:
蔬菜是没有一点油星的。
饭是夹生的,猪肉是“死”了很久的,味同嚼鞋垫。
还有这个更是难评:
不知道冻了多久的淀粉肠,一加热也算凑个“硬菜”了。
我承认西贝这波赢了,毕竟他们只是预制菜,而这学生餐说难听点看起来和猪食没啥区别。
而所谓的A餐和B餐,其实也就是一个菜不一样。
大人才做选择,小孩说我想吃C餐。
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有什么可比性?
以前的学生餐只是难吃,现在变成了选择性难吃。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几乎每天在学校都不吃,即使很饿也只吃点劣质米饭。
骨头硬的孩子,宁可饿一天也不吃,靠喝水充饥。
而孩子每天晚上放学回家都像饿狼扑食一样,不知道的还得以为是从饥荒年代穿越过来的。
众多上海家长终于理解了咱们父母那代人的智慧:
“孩子不爱吃饭都是因为没饿着。”
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是“饭渣”了。
但现在这个年代并没有闹饥荒,家长真金白银花了钱,凭啥让孩子遭这种罪?
比起上海的学生餐,西贝来了也得叫一声大哥。
所以,上海家长集体请愿说希望西贝接管学生餐真不是开玩笑。
果然应了那句话,不怕自己是付不起的阿斗,只怕同行衬托的力度不够。
其实难吃就算了,但家长们最愤怒的是,连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
就拿这批有臭味的虾仁炒蛋来说,供应的食品公司说这批虾仁炒蛋之所以会有臭味,是因为虾仁里有细沙。
家长们瞬间有种智商被调戏的感觉。
虾仁有沙和发臭这是一个问题吗?
一个是硌牙,一个是变质,搞不好是要闹出人命的啊。
据调查,学生餐的供货商某捷公司,在上海服务500多所中小学,日供餐量有50万份。
这是什么概念呢?
整个上海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都在吃他们的饭。
一旦出现食物变质甚至是食物中毒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按正常市场价某捷公司的学生餐一份成本不会超过5块钱。
而餐标却是18块钱,如此惊人的利润,竟然还保障不了安全。
都说“好吃、便宜、健康”是学生餐的不可能三角。
那怎么“难吃、贵、不安全”的这个倒三角,就能做得这么面面俱到呢?
宣传标语上说的好听,追求纯鲜美味。
真正落地的时候,美味都不提了,孩子连吃饱都费劲。
现在上海大部分学校都是某捷公司供餐,光是8月份,他们就中了20多所学校的供餐项目。
孩子们不想吃都没办法,学校不允许孩子带饭,也不让吃面包零食,孩子不吃就只能饿着。
而现在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长期饿着不吃饭,或者回家暴饮暴食,真的是会影响孩子身体一辈子。
上海家长没要求给孩子吃什么海参鲍鱼,没让学校给孩子吃得多么精细。
从始至终家长们的诉求只有两个:安全、有食欲,就这么简单。
不求多么好的食材,但起码不能给孩子吃一堆冷冻食品和不知道加了多少添加剂的面包烤肠吧?
不求搭配的多么华丽,一份肉菜一份素菜再加个汤营养也够了,但菜最起码是新鲜的,肉得能尝得出肉味吧?
不求孩子能在学校有多么狼吞虎咽,吃得有多饱,但至少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回家吧?
学生餐是个良心事,每一口饭里,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它不该是企业牟利的工具,不该是学校甩锅的对象,更不该是孩子求学路上的健康陷阱。
其实也不光是上海,学生餐的安全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老大难问题。
就在几天前,山东济宁的一家学生餐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138个孩子集体腹痛呕吐,被紧急送医治疗。
去年,云南一学校给孩子吃发臭猪肉的事件还历历在目。
还有辽宁一个学校,给孩子吃倒进狗食袋子里的菜。
还有的学校,老师吃新鲜饭菜,给孩子吃的却都是冻肉。
其实家长们的底线已经很低了,能给孩子吃上正常健康的饭就行。
可有些供餐企业和学校,甚至不把孩子当人看,连最起码“尊重”和“敬畏”都没有。
问题餐的反复出现,不是偶然的疏漏,是利益链条上每一环的默契失责。
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拿得出合格报告,出了事责任别找我就行。
企业为了中标极力压制成本,以次充好,本该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不知流向了谁的口袋。
最后孩子成为了最无辜的牺牲品。
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虽然条件不如现在,但从来没在吃饭上吃过亏。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在校吃、回家吃、或者校外吃,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学校食堂不管是肉还是蔬菜,都是每天现送,谁的新鲜就用谁的,也没见出过什么问题。
怎么到了我们下一代,日子变好了,吃饭反而成了件提心吊胆的事情了呢?
其实做好学生餐,真没那么难。
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公开透明,竞争上岗,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
过程透明,无论是竞标还是配餐,公开食材采购台账,公开加工过程监控视频,引入家长代表参与月度抽检等等。
竞争上岗,多给家长和孩子一些选择,多尝试几家,谁做的好吃就用谁,谁做的干净就用谁,就这么简单。
家长需要的不是什么五星级大厨,我们也不指望孩子能在学校吃上米其林。
只要安全卫生,只要企业有点良心,仅此而已。
孩子的健康,容不得半点沙子,更不应该成为企业和学校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别让大人的贪欲,污染了孩子这片净土。
PS. 碎片化时代,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