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讨论挺火:花十几万给父母补缴社保,到底值不值?
有人觉得,这样父母退休后每个月能有养老金领,比什么都踏实。也有人说,成本太高,不划算。
不管怎么看,有退休金的确能让老人生活更有底气。尤其是在农村和一些小城,不少五六十岁的人,年轻时没单位、也没买养老保险,到退休连一份固定收入都没有。
说到养老金,我们正好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安徽一位职工,工龄29年11个月,2025年7月退休,个人账户里有16万多,缴费指数1.2549。很多人会问,这样能不能月领4000元?
在安徽,达不到。她最终的实际数额是3542元。为什么?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这里的基础养老金,受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影响很大——安徽的基数是7842元,而上海这样的地方能达到12307元。
基数高,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自然就多。
先对比一下:
在安徽,同样工龄、缴费指数,如果延续现在的政策,能领3542元
如果放到浙江,地方补贴高,过渡性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加起来六七百,退休金能轻松破4000元
如果在上海,因计发基数高,基础养老金明显拉升,总养老金也能破4000元
所以差距主要来源于两个因素:
第一,当地的计发基数不同
第二,地方性补贴不同
那缴费时间长短和缴费指数的作用呢?
这位安徽职工的平均缴费指数在1.25左右,已经不低——最低档次是1.0左右,如果缴费指数翻倍,养老金水平也会明显高。
但受制于工龄不到30年,加上安徽整体计发基数不高,所以总额被限制住了。
做个参考:
最低档缴费,工龄30年的,在不少省份月养老金大约只有2800元
缴费指数像她这样1.25左右,可把养老金拉到3000元以上
工龄、缴费指数、基发基数三者叠加,才决定最后金额
回到标题里的问题:工龄29年,个人账户16万,2025年7月退休,在安徽能不能拿4000元?
答案是:大概率不行,除非你所在的省份基数高、补贴足,或者同时具备高缴费指数和更长工龄。
我想说的重点是:
很多人看到“缴了几十万”“工龄很长”就以为领得多,但养老金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样的工龄、缴费指数,换一个省份,差距可能五六百甚至更多。
所以,如果你还没退休,想冲更高待遇,除了尽可能延长缴费时间,也要关心自己所在地的计发基数和实际补贴政策。
提前算明白,比糊涂等退休要强得多。
你觉得,在自己户籍地正常办退休好,还是符合条件去一个待遇高的地方好?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养老金##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