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当上曲协主席那天,朋友圈一片“相声要翻身”的欢呼,两年过去,德云社依旧一票难求,主流院团却还在深圳坪山对着71张预售票发呆。
这画面有点滑稽,像老北京炸酱面端到了椰子鸡店里,味儿不对,食客自然不买账。
先说深圳这事。
非遗相声大会连办六届,五届都在深圳,理由据说是“扶持南方市场”。
可北方演员拖着行李飞到鹏城,台下观众连“包袱”在哪都找不着,笑也笑在礼貌线上。
相声的根在北方胡同的茶馆和庙会,硬搬到写字楼玻璃幕墙里,就像把驴车开上滨海大道,怎么看都别扭。
观众不是不捧场,是真听不懂“文哏”里掉的书袋——“秦时明月汉时关”再美,也不如“老板今天不打卡”来得亲切。
再看德云社。
郭德纲和于谦去乌鲁木齐,9000多人提前把“想看”按钮戳烂。
差距不是运气,是德云社把相声当生意做:短视频里剪个于谦抽烟的梗,抖音点赞百万;直播开箱卖票,三分钟售罄。
主流院团还在等财政拨款和慰问演出通知时,德云社已经学会用算法喂饱年轻人的笑点。
说到底,观众不是讨厌高雅,只是讨厌“端着”。
冯巩的《我爱歌词》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惊艳,放在今天就像老师拖堂——知识密度太高,快乐密度太低。
现在的打工人下班只想让脑子关机,谁还愿意花钱复习唐诗宋词?
不是艺术退步了,是生活太累了。
更尴尬的是,主流演员们习惯了“任务式演出”。
下乡慰问,台下坐满大爷大妈,掌声雷动,回城汇报“演出圆满成功”。
可一旦要观众自己掏钱,瞬间打回原形——免费看热闹和付费找乐子,从来是两门生意。
就像社区发的免费体检和三甲医院挂号,前者排再长的队也没人抱怨,后者要是多收十块钱,立马有人骂娘。
破局其实不难,只是需要放下“艺术家”的架子。
把“非遗”二字先收进口袋,去短视频平台开个账号,试试用天津话吐槽深圳房价,或者让年轻演员穿汉服说脱口秀,哪怕先被老观众骂“离经叛道”,也好过被时代悄悄遗忘。
毕竟当年侯宝林把相声从地摊带进剧场,也被骂过“不正经”,后来呢?
相声的没落从来不是观众变心,而是演员先松开了时代的手。
冯巩们需要的不是更大的舞台,而是一根能接到地气的电线——把高雅的电流,翻译成插科打诨的火花。
否则下次再飞去深圳,可能连71个想看的人都没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