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的爱媛县接连传出多起流浪猫遭到肢体截断的消息。已有至少10只猫遭到类似的伤害,警方已介入调查,尚未锁定嫌疑人。
一开始,人们以为是交通事故或野兽袭击,志愿者松尾薰在长期的救助中发现,这些猫的伤口干净整齐,没有挣扎痕迹和被撕咬的迹象。她说,“猫在遭遇交通事故或猎人陷阱夹击时,通常会有撕裂的痕迹,这些猫的腿是整齐切断的。”当地狩猎协会也确认,近期未在案发区域设置任何野猪陷阱。
“这不是孤立事件,更像是有计划、有选择地反复发生。”松尾薰说。
日本《动物福利法》本应成为一道防线,近年来,类似的虐待事件反而越来越多。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共记录181起违反《动物福利法》的案件,是近年来最多的。
不少人习惯把这类案件归为“心理变态”,是极少数人群的极端行为。
2023年3月,同样在爱媛县,23岁的佐藤明在自家与公园内实施多起虐猫行为。警方掌握证据后将其逮捕,以违反《动物福利法》处理。这一案件与新居滨市的事件时间接近、手段雷同,是否有模仿效应正在蔓延?
8月,在海外的马耳他,31岁的日本人冈村聪因在公共场所杀害并肢解猫只被捕。监控录像记录下全过程,当地警方最终确认其身份并展开诉讼。这起案件在日本影响很大,要求对冈村处以‘最高刑罚’的网络请愿获得广泛支持。
在一个法治健全、教育发达的国家,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如此极端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一种被压抑的情绪,正在威胁着社会的安全。
专家矢吹莲指出,这类案件与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健康问题有关。近年来,日本确诊社交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患者持续增加,尤其在20至40岁人群中更为显著。
他说,“如果这不是意外而是蓄意虐待,那么施害者可能不是为了杀死,而是通过‘伤而不死’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或引起关注。”放任猫咪回到街头,等待被人发现,正是这种“操控他人注意力”的异常心理表现。
面对长时间的社会隔离、职场内卷、经济压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有些人群容易将愤怒和挫败感投射到最弱小的生物身上。
这类情绪不及时干预,会进一步恶化。
一些施虐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获得高点击,被解读为‘挑战’,助长了模仿行为的扩散。这是信息安全与社交网络治理的问题。
2023年的统计中,有97起虐待案件与猫有关,远高于狗的65起,其他受害动物还包括马、牛、雪貂、乌龟等。多数案件由邻居举报,还有的是通过兽医与动物组织发现。
这件事,透露出的是制度管理、心理干预、社会关注等多层机制的断裂。
当一只只猫以相同的方式失去四肢,并在公共空间中被发现,这已不是动物保护的问题。它是社会系统性危机的缩影。
动物不会说话,社会会透过它们说话。“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就如何对待人。”当我们看到断腿的猫时,应看到的是不被看见的人,以及一个正在失衡的社会系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