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尖锐的急救警报划破清晨的宁静,延安市博爱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如离弦之箭冲向抢救室——这不是真实的事故现场,而是2025年9月18日医院开展的批量伤员应急处置实战演练。从接警调度到分级救治,从多学科协作到复盘优化,这场模拟群体车祸伤的应急演练,全方位展现了医院“生命至上、分秒必争”的硬核实力,更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仁心。
闻令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演练
“120指挥中心通报:延安南高速出口发生重大车祸,5名伤员急需转运救治!”上午8点30分,急诊科调度台传来紧急指令。接到通知后,急诊科主任米海英、护士长常晓菲第一时间启动《批量伤病员应急预案》,同步上报医务科与护理部,一场多部门联动的“生命救援”迅速展开。
9时整,载有5名“伤员”的救护车呼啸而至。预检分诊台护士手持检伤分类卡,通过“一看二问三查四测”快速评估:A患者意识模糊、血压骤降,判定为危重伤(红色标识),立即送入抢救室实施心肺复苏;B、C患者多处骨折伴出血,标记中重伤(黄色标识),优先安排手术准备;D、E患者为轻微擦伤,佩戴轻伤标识(绿色)** 转入留观区。从救护车停稳到完成分级救治,全程仅用12分钟,医护人员精准高效的操作让现场观摩的院领导频频点头。
抢救室内,心电监护仪的蜂鸣声与器械碰撞声交织。“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气管插管!”“通知电除颤!”米海英主任冷静指挥,护士们默契配合:穿刺、给药、清创、包扎……每一个动作都如教科书般标准。留观区里,护士长常晓菲带领护理团队为“伤员”清创换药,同时轻声安抚情绪,“您的检查结果显示无大碍,我们会持续观察,请放心。”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紧张的演练现场多了份人文关怀。
协同作战:多学科联动筑牢生命防线
“批量伤员救治不是急诊科的‘单打独斗’,而是全院一盘棋的系统作战。”医务科高飞在演练总结会上强调。此次演练特别突出跨部门协同机制:护理部紧急调配2名机动护士支援;质控办全程跟踪记录救治流程;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医护提前到位待命。这种“无缝衔接”的协作模式,正是医院日常磨合的成果。
护理部主任郝笑娜介绍,为提升团队实战能力,急诊科创新采用“情景模拟+复盘推演”模式,将真实案例改编为演练剧本,让医护人员在模拟极端环境中锤炼心理素质与操作技能。“真实抢救不容失误,演练就是要把问题暴露在‘练兵场’上。”郝笑娜的话道出了演练的意义。
精益求精:以演练实效守护百姓安康
演练结束后,一场“辣味十足”的复盘会随即召开。“红区抢救时,除颤仪电位置需更精准”医师下达医嘱要具体”“护士及时汇报生命体征”……质控办主任郭杰逐项列出5条改进建议。感染办主任何桂荣提到做好标准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参会人员逐条研讨解决方案。科主任米海英在总结时强调:“演练的目的是‘以演促改’,要把演练中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为制度,把暴露的问题转化为改进清单,真正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仁心仁术:用责任诠释“以患者为中心”
急诊科是生命战场的前线,每一次急救都是没有彩排的实战。”米海英主任的这句话,贴在科室走廊的醒目位置。在博爱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为缩短抢救时间,急诊科推行“急诊-检验-影像”绿色通道。
正如医院墙上办院宗旨:“救死扶伤、护佑生命。”延安市博爱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一次次实战演练夯实技术根基,以多学科协作提升救治效能,用责任与担当为延安百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当演练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我们知道,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护队伍,早已做好准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生命需要,他们必将全力以赴,跑出守护健康的“博爱速度”(记者 康利 通讯员 高莉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