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自称请来行家坐镇的民国戏刚上线,就掀起骂声。
观众盯着剧情、台词、道具,只觉得处处别扭。
第三集刚过半,男女主的命运走向就被网友猜透,留言区充满“这不就是旧剧翻包装”的质疑声,连剧迷都提不起劲继续点播放键。
故事套路被观众一眼识破
女主先为救兄长匆匆出嫁,转身守寡开药铺,再一路做大生意,这条线几年前就有人拍过,如今只换了人名和街景。
热度高的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也走过这条路,结果两部作品署名竟出自同一位编剧,新戏里的每一步布局都像把老稿复制。
一句“三千大洋”暴露考据漏洞
一块大洋当年能买四十斤好米,可剧里三千大洋被随口丢出,好像今日超市找零钱,这种差距让自称严谨的招牌瞬间失信。
观众顺手查了资料,发现普通工人那会儿一整年也挣不到一百大洋,编剧却让配角轻轻松松掏出三千,可信度立即归零。
演员年龄跟角色差太远
设定里的女主才刚成年,可饰演者已经接近不惑,她在镜头前硬撑少女姿态,抬眉时细纹明摆着,代入感自然断裂。
制片方没有挑选新人,而是押宝流量熟脸,原因并不复杂,担心换新人收视滑坡。结果人物活力没拍出,争议倒先来了。
土匪戏份像抗战神剧翻版
抢枪、反击、对峙几乎同时发生,女主未受过训练却能秒抢火器并熟练指向对方,逻辑不通,弹幕里全是“这也敢播”的调侃。
这一幕被网友剪成短视频广泛流传,点击量不低,却全是笑声,宣传效果倒存在,只是方向完全跑偏。
剧里婆婆角色由经验丰富的演员担当,可她时常瞪眼抬嗓,怒骂一句配上猛跺脚,被吐槽像在模仿网络鬼畜表情,失了角色分寸。
另一侧的布景问题同样明显,街道色彩鲜亮得像刚刷过漆,木匾散发塑胶光,背景楼用贴图应付,一拉近就穿帮。
近景里出现的步枪型号比剧情年代晚了近二十年,细看还能见到喷漆痕迹,论坛里有军迷列出对照图,制作组一句回应都没给。
剧本还塞进了“私奔”“初恋”这类概念,台词甚至出现“浪漫至上”一词,跟民国初期朴素观念冲突,史料稍懂的观众都会跳戏。
同档期另一部《生万物》虽剧情平稳,至少在服饰、街景、言辞上跟史料贴近,形成鲜明对比,口碑就此拉开。
若把吐槽点逐条列出,这部戏的问题不只一点,是从脚本、演员、道具连环失守,最终呈现出“快装快卖”的味道。
结语
你看年代剧时最先关注哪一处细节?留言说说,哪种穿帮会让你直接关掉播放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