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财视中国主办的HED系列沙龙活动——“探索稳定币与新金融秩序”在香港举行。来自国际律所、资管机构、家族办公室等知名机构的多位嘉宾围绕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应用前景与市场机遇展开了深入讨论,系统梳理了香港在数字资产与稳定币领域的探索进展。
▲ CMS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办事处负责人Johnathan Chu
CMS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办事处负责人Johnathan Chu以“稳定币与代币化——香港法律视角”为主题,回顾了香港《稳定币条例》在2025年正式落地的背景。过去十年,香港金融市场在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房地产和数字资产等方面持续积累优势,如今稳定币的出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桥梁。他认为,稳定币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延伸,能够帮助资产管理人、银行及合规机构拓展新型业务场景。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确立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香港正借助法律和监管先发优势,力争在亚洲稳定币市场形成制度高地。
▲ 潘渡金融虚拟资产投资经理Nick Tang
在主题演讲“RWA 2025-2026:增长、产品、基础设施与渠道”中,潘渡金融虚拟资产投资经理Nick Tang回顾了资产代币化(RWA)的发展路径,从美国国债、私募信贷到商品市场,资产代币化规模正在快速增长,2025至2026年将是代币化市场的关键增长期。他以黄金代币PAXG为例,介绍其即时结算、低交易成本以及可赎回实物黄金的模式。Nick Tang强调,稳定币已经成为链上资产代币化的基础流动性工具,能够加速资金在链上流转。他预测,未来当代币化股票和商品市场进一步成熟时,稳定币将承担类似支付清算网络的角色,推动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真正形成。尽管目前行业面临标准不统一、链间碎片化等挑战,但稳定币与代币化的结合已显示出成为新一代金融架构的雏形。
▲ 圆桌讨论,从左至右依次为:潘渡金融投资总监Iris Sun、CMS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ul Moloney、新火资管合伙人Emma Zhu和大湾资产管理投资总监Alan Li
在随后进行的圆桌讨论环节,潘渡金融投资总监Iris Sun、CMS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ul Moloney、新火资管合伙人Emma Zhu和大湾资产管理投资总监Alan Li从机构视角出发,探讨了稳定币的监管环境、市场应用及风险挑战。香港在稳定币发展中具有政策和地理优势,既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沿,又是国际投资者的重要窗口。香港模式不同于新加坡的支付体系路径,将加密资产纳入传统金融许可体系,使得稳定币天然成为金融生态的一部分。未来,稳定币可用于电商平台的即时结算,降低外汇成本,并在非洲等缺乏SWIFT系统的地区解决跨境支付难题。随着稳定币的发展,预计未来稳定币将成为新型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工具。
与此同时,嘉宾们也坦言风险依然突出。首先,部分稳定币项目存在底层资产真实性难以验证的问题,投资者需要防范“账实不符”的风险。其次,区块链技术的碎片化导致不同稳定币产品之间缺乏互操作性,限制了市场规模化发展。最后,监管与信任建设仍是行业能否做大的关键。
尽管挑战犹存,不少嘉宾依旧乐观。多位嘉宾表示,稳定币将在未来五至十年逐渐发展为主流机构的核心工具,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世界的重要桥梁。香港凭借其独特的金融基因与政策优势,有望在亚洲稳定币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随着跨境支付、电商结算及财富管理等多领域逐步落地,稳定币将在亚洲市场释放更大潜能,为金融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