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胡志明市一栋写字楼里只有8个人,做的是一家美国公共安全科技公司的小团队项目。几年过去,人数涨到400多,成了这家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越南怎么成了总部之外的主力军?真有这么强吗?
把时间再往前拨。1993年,Axon成立,把“用科技让世界更安全”写进了使命里。一路做过执法记录仪、数字证据平台,再到今天的AI辅助写报告工具,堆起来的不是某个单点产品,而是一整套能在现场、在后台、在法庭都能用得上的公共安全系统。
越南团队正是钻进了这个系统的关键位置,不是给别人打杂,而是从产品立项到技术设计,一直做到全球上线,环节环节都插着手,很多时候还主导推进。
有人问,工程师写的代码真的能和保护生命扯上关系吗?Axon Vietnam的总经理JK Thng说过一句话:在这里,每一行代码都可能帮一线警员判断更准、沟通更顺,少误伤,多保命。不是漂亮话,背后有事件证明。
有一次新功能上线后,指挥中心能实时看到执法记录仪的画面,前端遇到突发情况,后台马上把附近的支援调过来,还把处置流程推到前端屏幕上,这个直播能力就是越南团队独立做出来的。上线后,透明度上来了,很多说不清的情况,录像一回放就明白,指挥中心也能多用数据。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ALPR)也是他们的成果。车辆来了,系统在毫秒级别里比对、抓取、关联,嫌疑车会被自动标记。以前靠肉眼看监控,错过就是错过;现在机器先筛、人再判断,执法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大提升。
这项技术里面的难点,一是光照、角度、污渍,各种极端情况都要识别;二是误报率得压低,不然影响前线使用。团队把模型迭代到能适应不同国家的牌照样式,切换规则像换插件一样快,不同警队的场景差异都考虑进去了。
最容易被忽视、却常常救场的,是AI翻译。移民聚集的社区,语言不通很常见,误解累积起来,冲突说爆就爆。越南团队做的实时翻译,已经在多个国家部署。执法人员拿起设备就能开口,在现场能进行合理的语言沟通,紧张程度就会降一个台阶。
翻译模型里专门加了执法场景常用的短句,避免直译不通的尴尬;同时保留了本地化词库,比如同一个词在不同地区的说法不一样,系统会按地区预设自动切。很多时候,就是这几句能让人听懂、愿配合,场面就不会失控。
越南人为什么能把这些做成?外界爱提成本,觉得那的人力便宜又吃苦。可真去他们办公室看,会发现另一层原因。很多中高级工程师以前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的大厂干过,技术不缺,机会也不缺,回国不是没选择,而是这件事的意义。
产品设计经理Lam Thai讲过:心理安全不是口号,是我们设计文化的第一原则。座位按产品任务而不是职位来排,设计师、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混在一起,有问题当天拍板、当天试,谁提反对意见就有奖励。新人有想法就能在小范围拉通,做出原型再拿到大会议室评审,不用层层请示。
这种文化和Axon那句使命对得上。让执法更公正、过程更清晰、冲突更可控,复杂系统怕的不是多问为什么,而是没人愿意问为什么。他们把争论放在开发前期,把坑踩在实验室里,前线少崩一次溃,后台就少一次公关危机。
人才培养也不是只有企业在发力。2025年5月24日,越南副总理黎成龙签了第1002/QD-TTg号总理决议,通过《2025—2035年高科技发展人力资源培训及2045年展望项目》。目标2030—2035年每年培养大约10万名ICT毕业生,至少15%是硕博;到2030年,各教育阶段里,STEM学习者占比要到35%,其中2.5%学基础科学,18%学数字技术。
听上去像口号,但细拆就是学校往前教,企业往后接,行业吃下去,把生态转起来。公司招人不再只盯少数名校,区域里有更多够用、能成长的年轻工程师,团队就会持续扩大。
从2017年到今天,一个八人小组逐渐成长成四百多人的研发中心,一路也面临过挫折:美国法务审核节奏慢,不同时区带来的决策延迟,曾经让几个关键版本推迟。他们后来把关键链路前置,把必须本地决策的范围写清楚,能当场定就当场定,跨区决策只留最后一票。
而且他们不是靠外包思路活着。团队会参与最前面的要不要做、做什么、为什么做。产品立项会上,越南团队会拿出现场数据、执法录像、用户访谈,把痛点拉实。比如翻译场景,他们把误解最容易出现的十个瞬间按时间轴排开,分别做成短指令的优先级,先做5条能显著降低风险的,再做5条提升体验的。习惯建立以后,越南办公室不是执行地,而是方案出生地。
有人说这更像是价值观把人留住。确实,薪资不是最低的竞争点,但也不靠薪资硬拽。团队里不少人有过海外经历,本可以在别处拿更高的收入,但他们愿意拿时间换看到结果的满足感,这种选择让团队的留存率比同城不少公司都高。
越南在2030年的STEM占比目标是35%,这不是随便写的。占比提高意味着家长、学校、社会在共同拉一把,让更多孩子愿意走理工的路。2.5%学基础科学,18%学数字技术,听起来小数点后面很冷冰,但对应到企业招聘上,就是底层算法和工程落地两个池子。
2045年的展望写的是高技能、高素质的队伍,翻译过来就是既懂原理又能落地的人要持续冒头。企业有舞台,学校有供给,政策有方向,才撑得起一个从八人到四百人的增长曲线。
越南团队手里的项目继续往前推,这里面没有完美答案,只有一次次把场景跑通。没有人会在屏幕旁边写下这一行来自越南,但写下它的人心里清楚,自己的名字虽然不在新闻里,功课都做在了真实的现场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