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网上挺火的,大家一聊起火葬,就忍不住想,哎呀,我们这代人死后骨灰一撒,几百年后那些考古大牛们不得闲着喝西北风啊?其实呢,我觉得这事儿没那么夸张。咱们先来看看数据吧,中国民政部那边统计,2021年全国遗体火化率已经爬到58.8%,2022年估计更高,2023年数据还没全公布,但趋势是稳稳往上冲。以前土葬占主流,几千年下来留下一堆古墓给后人挖,现在火化成常态,骨灰盒、公墓壁龛到处都是,这对考古来说确实是个大变化。但失业?远没到那地步。考古这行当,本来就不是光靠挖坟吃饭的,墓葬只是其中一环,火葬顶多让这环变薄点,其他部分照样能撑起大局。
先说说考古的核心干啥。很多人脑子里一想考古,就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或者马王堆汉墓那种大场面,棺材里宝贝堆成山,骨头完整得能测DNA。但其实,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广着呢,从城市废墟到乡村作坊,从河底沉船到山洞垃圾堆,全是素材。拿中国来说,202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里,招果洞遗址就典型,这地方在贵州,堆积层厚八米,跨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出土了51处用火遗迹、石器、骨角器啥的,就两座墓葬,靠的不是骨头,而是那些烧过的土块和工具残片。
考古队通过分析火痕,就能推测古人怎么取暖、怎么煮食,甚至迁徙路线。这不光是中国,国外也一样,英国中青铜时代遗址多是火葬瓮葬,但考古学家照样从陶罐碎片和周边散落物里扒出社会结构。火葬时代来了,这些非墓葬发掘只会更多,因为土地资源紧巴巴的,城市扩张快,基建项目一挖就冒出遗址,考古队忙都忙不过来。
再说火葬本身对遗存的影响。现代火化炉温度高,八百到一千度,骨头烧成碎片,软组织全没了,牙齿偶尔留点。但这不等于啥都挖不出来了。专家们现在能从那些灰白骨片里提取锶同位素,测出古人饮食习惯,是吃谷物多还是肉食重;还能看骨痂上的病理痕迹,判断健康水平啥的。去年有研究显示,即使高温火化,DNA残片也能在实验室里拼凑出来,虽然不全,但够用。想想看,几百年后,未来人挖开公墓壁龛,捡起骨灰盒底的碎渣,扔进扫描仪,数据一出来,就能知道我们这时代癌症发病率高不高,营养均衡不均衡。这比土葬的腐烂骨头还准呢,因为火化杀了细菌,保存了化学信号。
历史上火葬也不是新鲜事儿,近东地区公元前7000年就有证据,以色列挖出9000年前的焚烧遗骸,仪式感满满。中国新石器时代也有最早火葬墓,厦门大学团队最近研究证实,汉代后儒家影响大,火葬一度被嫌弃,但辽代契丹人用得欢,佛教传进来后,汉人墓葬也开始混火葬。可见,火葬习俗古已有之,考古学早适应了,不会因为我们这代人全火化就卡壳。
当然,火葬确实让体质人类学部分受点挫。土葬的完整骨架,能直接量身高、看牙齿磨损推年龄、测头骨形状猜种族啥的。火化后,骨头缩水扭曲,尺寸测不准了。但这行当聪明着呢,转头就研究其他指标。比如,公墓碑文,大理石上刻的生卒年月、籍贯、职业,这些是文字资料,直白得像身份证。清明上坟的习俗也没变,鲜花水果摆一地,纸钱烧得满天飞,未来考古队挖开,就能从残留花粉和灰烬里知道我们祭祀方式。
公墓布局也像文化DNA,城市边缘坡地上排排壁龛,跟古人城外祖坟一个理儿。印尼有三年一挖祖骨的习俗,我们不那么极端,但骨灰做成钻石或陶瓷杯的潮流起来了,这不就是新形式的随葬品?工厂高压机把碳压成晶体,握在手里凉凉的,未来人一挖出,就能分析合成痕迹,猜我们科技水平。话说回来,丧葬本质没变,还是寄托情感,留给后人的不是一堆肉体,而是习俗的印记。
考古和历史学本来就是搭档,文献多的时候,考古退后点;文字少的时候,考古挑大梁。商周时代甲骨文稀缺,全靠殷墟遗址和墓葬补课;明清呢,书卷堆成山,考古懒得挖墓,专攻宫殿和作坊。咱们这时代,数字记录海量,视频、数据库、社交媒体全留底,未来人想研究21世纪,打开硬盘就行,何必费劲刨骨灰?
比如,疫情数据、医疗报告、消费习惯,全在线上,考古队顶多去垃圾填埋场挖塑料瓶,分析我们喝啥饮料,生活节奏多快。国外有研究说,现代社会火葬率高,但动物遗骸也火化,宠物骨灰混人类公墓,这给考古添了新变量,能研究人宠关系。英国过去三十年,火化人类骨研究翻倍,从碎片里抠文化含义,证明这行不缺活儿干。
火葬工业化了,情感需求没灭,骨灰撒海还是做纪念品,各有各的念想。几百年后,考古学家不会失业,他们会从我们的数字足迹和环保公墓里,拼出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忙碌、数字化、注重可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