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龙头,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找到答案。
美敦力以心脏起搏器为起点,构筑了一个涵盖心律失常、血管疾病、微创心脏手术、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等领域的医疗器械帝国。
强生则从新布鲁斯威克出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与创新,这家企业已在全球建立了250多家分公司,产品畅销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和相关服务提供商,涉及个人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等多个领域。
辉瑞更为传奇,查尔斯兄弟鼓捣出肠道驱虫药“宝塔糖”,后成功研发土霉素,由此开启了制药新时代。如今辉瑞已是综合性制药巨头,业务遍布全球,它也是世界上首个年营收破千亿美元的制药公司……
这些巨头的历史轨迹背后,藏着什么样的规律?
1
医疗龙头背后的规律
类似的疑问同样出现在中国。
细看医疗行业的各大领域,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龙头,其生命力源于“自主研发+国际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这家前身为连云港制药厂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
CRO龙头药明康德,目前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其不断以“技术+效率”重构研发生产链。
更直观的案例是迈瑞医疗,作为中国医疗器械龙头,公司主要产品覆盖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以及医学影像领域。从全球市场排名来看,迈瑞医疗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排名分别为第36位、第31位、第27位和第23位,名次逐年提升,跻身全球医疗器械前20指日可待。
领先不止体现在排名。笔者从最新财报了解到,在国内市场,迈瑞医疗的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凭借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数智医疗生态优势,公司产品在大型公立医院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特别在补短板、医院改扩建以及智慧化建设项目中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迈瑞医疗的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3年,在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100家医院中,迈瑞已覆盖80家。
美国前十大IDN医联体美国CHS集团医院、英国综合排名第一的圣托马斯医院、德国综合排名第一的柏林夏里特大学医院、法国排名第一的硝石库慈善医院、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拉帕斯大学医院……都是迈瑞医疗的客户。换句话说,迈瑞医疗已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与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
▲使用迈瑞设备的美国顶尖医院(部分)
中国这些医疗龙头背后,又有着何种共性?
在笔者看来,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些龙头企业,都是集团化巨头。换句话说,龙头企业的生命力源于其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和集团化的协同优势,而非依赖单一业务线的孤军奋战。
医疗行业的王者之争本质是生态系统的竞争。这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持久战。
2
突围源自“系统”
如何理解这种共性?一个关键点在于:每个龙头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
恒瑞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化”双轮驱动,以创新的NewCo授权模式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创新生态共建的跃迁。药明康德凭借"CRDMO一体化"生态,借力AI平台提升研发效率,深度绑定GLP-1等前沿浪潮。迈瑞医疗则通过"研发+并购+数智化"三维布局,从设备商转型为数智医疗生态服务商。
在大众的印象里,医疗行业都是高端领域,尤其是医疗器械,高性能彩超、手术机器人、微创外科能量平台……这些设备,集中了世界最新的科技,我国在这些领域一度缺乏核心技术、设备依赖进口。那么,这些龙头何以突围,甚至跑到世界前列?
笔者暂以迈瑞医疗为例进行分析。翻阅迈瑞医疗的发展历程和财务报告,笔者找到了几个关键点。
其一,产品是基石。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92年,迈瑞医疗就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有数据统计显示,迈瑞至少创造了医疗器械行业22个中国第一:第一台血氧饱和监护仪、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台全自动黑白超声、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数字彩超……
目前迈瑞医疗的产品线已经超过20个品类。其中,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维持市场前三地位,监护仪、呼吸机、彩超、除颤、输注泵、灯床塔、POC超声等都是国内领先。
根据最新的半年报记载,迈瑞医疗持续推出了一系列能为医护人员创造显著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基于神经网络的患者数据实时质控、BeneVision V系列高端监护仪、新高端悬吊DR DigiEye U系列等。
这背后是迈瑞医疗对研发的坚守。据悉,迈瑞医疗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12大研发中心,共有5168名研发工程师。长期以来,迈瑞医疗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保持在10%左右,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其二,生态是护城河。
在核心的三大领域(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迈瑞医疗已经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更关键的是,迈瑞医疗的这些产品之间是互联互通自成一体的。举个例子,当谈下一个客户时,迈瑞医疗可以为对方提供一整套的医疗器械解决方案,由于自研制造的产品可完整覆盖科室需求,产品间的协同性与契合度大大增强,很容易激发使用者共鸣,成为临床用户的首选项;而且,迈瑞还能提供7*24小时的售后服务。
这点可以参考苹果。从手机、平板、电脑,到耳机、音响、手表,苹果完整的产品线,构筑起了其独有的电子生态,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壁垒。生态,正是迈瑞医疗打造完整产品线的意义所在。
其三,并购是加速器。
在医疗器械行业,由于细分赛道众多,并购成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笔者梳理发现,近20年来,世界医械行业巨头美敦力、罗氏、史赛克以及西门子共完成了152项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涉及金额1069亿美元。
迈瑞医疗同样走在这条路上。自2008年以来,迈瑞医疗共发起10多起并购,不断扩大产业链版图。典型的并购有:2013年,公司收购硅谷高端彩超技术领军企业Zonare,由此迈入全球影像技术领导者的阵营;2021年,公司收购全球知名的IVD原材料领域公司海肽生物(HyTest Ltd.),实现了在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2023年,公司收购DiaSys 75%股权,快速构建海外供应链平台;2024年,公司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
在产品、生态和并购的三重奏下,迈瑞医疗不断夯实研发、销售、制造一体化平台,并加速全球化开拓。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约 50%。
龙头的突围绝非偶然。正是这种系统性的战略思维,让中国医疗企业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领跑者,在世界医疗舞台上奏响来自东方的强音。
3
相信时间的力量
如果把视野再放大一点,不只是医疗行业,大多数行业的龙头,都是拥有集团化优势的企业。
细看这些龙头的发展轨迹,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单点突破的爆发力,而在于集团化战略塑造的持久竞争力。这种生命力体现为更长久的发展周期、更持续的价值创造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学生时代,大家应该都能发现,班级中的尖子生,单科未必绝对第一,但他们胜在综合素质卓越。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可能都不是班上第一,但总分加起来却是第一。这就是集团化战略的优势!
在企业领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茅台通过“直销+社会”双渠道体系优化实现结构性增长,并布局“白酒+”;农夫山泉积极拓展茶饮、果汁等新兴品类;美的悄悄转型为一家科技企业,布局AI大模型、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
茅台系列酒对冲主品压力、农夫山泉茶饮替代水业务、美的B端业务补充C端……不难发现,这些龙头企业都在用多元化业务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回头再看迈瑞医疗,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核心领域,迈瑞医疗已经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力,但它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在最新的财报中,笔者注意到,迈瑞医疗还在发力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三大业务。2024年,迈瑞医疗这三大业务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超10%,且增速均达25%以上。
这些都是高潜力的蓝海。动物医疗不用多说,看看你家周边不断增多的宠物医院就知道了。全球心血管领域市场规模已达56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4000亿元,这也是未来医疗器械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
微创外科更是大势所趋。做一个手术,仅通过几个“钥匙孔”大小的小孔便能完成,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这就是微创外科的力量。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耗材市场的规模预计达到389.1亿元;至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大至617.7亿元。
短期看,拥有集团化优势与深厚生命力的行业巨头,可能会被低估。就像深海巨鲸,其庞大身躯与复杂生态令人难以窥见全貌。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市场最终会重估它们的价值,给到它们应有的尊重。
回看过往,在医疗领域,无论是美敦力、强生还是辉瑞,都曾被市场低估。或因创新药青黄不接,或因业务结构遭遇质疑。但它们凭借多元化产品矩阵、全球供应链韧性及持续并购整合能力,最终以生态优势穿越周期。
它们向市场证明了,集团化龙头不仅能够抵御寒冬,更能在春天来时迸发出超越预期的生命力。正如那句古语所言:
时间,是伟大企业最好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