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关思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今年以来,吉林省以围挡治理为“小切口”,治顽疾、解难题,聚焦“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的民生堵点,恪守“能拆则拆、能退则退、能透则透、能用则用、先易后难”准则,靠“拆、退、透、用、留”硬招破局。从“面子”到“里子”,让道路更畅通、绿意更盎然、商圈更有活力、人民更幸福。
截至9月17日,全省累计已完成治理2164处,释放城市空间1553万平方米。改建绿地159处、停车场90处、公园及口袋公园36处、农贸市场11处、夜市早市7处,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幅让城市有温度的民生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高位统筹、强化跟踪 构建系统化治理框架
4月2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城市围挡治理通知》,部署启动全省城市围挡治理专项行动。
各市州闻令而动,对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排查、治理与活化利用工作。
各有关部门单位坚持“眼睛向下”,建立“周调度、月总结、阶段报告”机制,保障进度可控、问题速解。
同时,吉林省政府督查室牵头,多次赴各地明察暗访,建立“省级暗访抽查+技术骨干排查+综合督导推进”三维联动模式,层层压实责任。
吉林省住建厅会同省政府督查室暗访治理一线、关键区域。省住建厅成立6个常态化巡查组和5个综合督导组,以专业排查夯实治理成效。
分域分类治理 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
在这场“拆围透绿”的战役中,吉林省坚持“因地制宜、一域一策、一地一用”的核心原则,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率先发力、做示范,以实打实的治理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围挡治理提供了有力借鉴。
聚焦“停车难”顽疾,吉林市、辽源市精准施策,将围挡拆除后改建为便民停车场,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
通化市、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坚守“透绿于城、还利于民”的治理理念,把释放空间打造成绿地、口袋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白城市、四平市利用围挡拆除优化后的空间,打造早、夜市,既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又拓宽了就业渠道,为提振地方消费全力蓄能。
围挡治理后的长春市红旗街商圈,区域通行流畅度显著提升,实现了“便民利商”的双重效益。
延边州、白山市、松原市在围挡清理后紧接“环境升级”,同步推进沿街绿化提升,以细致入微的“小而美”改造为抓手,切实提升城市环境舒适度。
锚定治理长效 深化为民实效
9月17日,吉林省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正式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围挡设置和管理的意见》,明确城市围挡应设情形、严格审批、限期拆除等条件,并对围挡分类设置、职责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在科技赋能上,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现围挡信息实时更新、智能预警,市民还可通过平台反馈问题,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监管,提升治理精准度与效率。
下一步,吉林省住建厅将把围挡治理集中攻坚的“主战场”转向常态治理的“深耕区”,通过压实责任、完善制度、科技赋能,持续为城市空间“提优”、为民生福祉“加码”。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发展中感受到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