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实践,创新构建以“三个纳入”筑前哨、“三微工作”通中枢、“三支队伍”夯根基为核心的“333”基层治理模式,系统提升治理效能,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以前以为网格员就是跑腿的,参加县乡培训后才知道得有真本事!”承德县头沟镇头沟村网格员张艳说,她去年通过“三个纳入”机制转为正式党员,如今能记录群众诉求、调解邻里矛盾,还带动志愿者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张艳的感慨,道出了承德县“三个纳入”机制对基层力量的激活成效。该县将网格作为治理最小单元,通过“三个纳入”筑牢网格前哨:把2867名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后备人选,截至目前已有214人入党转正、173人成为预备党员、612人进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库;将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干部培训对象,县乡分层举办26期专题培训班实现全员覆盖,切实提升其专业能力;同时将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推行“1+N”结对模式,2024年已有93名网格员带动超5000名志愿者开展133场服务,惠及群众1.2万人次,让网格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
“多亏‘社区微警’,我才没被骗走养老钱!”下板城镇中心街社区居民刘淑琴回忆,年初差点给“保健品打折”链接转账,群里李警官及时提醒还上门讲防骗知识,“现在有事在群里喊,民警很快回应,住得特别安心。”刘淑琴的经历,是承德县“三微工作”畅通治理中枢的生动缩影。该县以“微治理”为主线推动警务融入基层,组织196名民警、辅警完成“社区微警”身份认证,全部下沉至居民网格微信群,搭建起“警微+群微”联动信息平台,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依托这一平台,累计收集有效线索364条、解决群众求助375件次,成功预警并阻止诈骗案件74起;同时,“微警”通过搭建“宣传驿站”、推行“便民直通车”、设立“民意采集站”等举措,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警务力量成为基层安全的“坚实屏障”。
“以前种地攒不下钱,现在跟着能人干,每月挣3000多元!” 新杖子镇农户王建国说,他家是受益农户之一。大学生志愿者李萌也表示:“帮老人测血压、教用手机,看到笑容就觉得值。” 承德县整合持证社工、志愿者和在外能人“三支队伍”,构建基层共治新生态。组建了以75名持证社工为核心、114名社区工作者为骨干的专业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资源对接等精细化服务;广泛发动601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伍,5.88万名注册志愿者年均服务时长约48小时,用志愿力量温暖社区;此外,通过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吸引392名在外能人返乡投身建设,累计引进资金1.3亿元、发展产业项目17个,新增就业岗位超500个,带动3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让多元力量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下一步,承德县将持续深化“333”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翟润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