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崇州市放出来40个事业编岗位的招聘消息,一下子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表面上说是招高层次人才,但仔细看看那些条条框框,感觉门槛设得不是一般的高。
再加上必须干满六年的服务期,让很多人心里直打鼓。这到底是在广纳贤才还是在搞定向筛选?说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但条件卡得这么死,普通人根本够不着边儿。
本来开放岗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结果搞的大家更焦虑了,现在这事业单位,是越来越难进去了。
崇州市开放40个事业编制,看似招聘人才,实则连门槛都够不到!
为什么说的这么严重,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要求实在严格。学历要研究生起步,专业要对口,年龄不能太大。
政治面貌要清白,不能有任何不良记录,甚至连报名人数不够都要缩减招录名额。这么多限制条件堆在一起,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这根本不是普通人大规模参与的招聘,而是有针对性地在特定人群里挑人。很多人调侃说,这哪是招人才,分明是在选圣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有任何瑕疵。
当然啦,单位招人严格一点可以理解,毕竟体制内工作稳定福利好,想进去的人多,设置门槛也能筛选出更合适的人。
但问题在于,这种看似公平公开的招聘,实际上是不是已经内定好了人选,走个过场而已?现实中不少单位招聘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些看似合理但其实有针对性的条件。
比如指定某个特别冷门的专业,或者要求有某种非常特定的工作经历,这样表面上大家都能报,但实际上合条件的就没几个人,最后录用的当然就是他们早就看中的人。
这种操作在体制内招聘中并不少见,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再说那个六年的服务期,这个规定挺有意思的。
说是为了保持队伍稳定,防止人才流失,但仔细想想,要是工作真的好、待遇真的到位,人家干嘛要走?
反过来看,正是因为担心留不住人,才不得不用服务期来绑住人。这就像谈恋爱,要是感情好自然会长久,要是靠一纸合同来维持,那多半是感情已经出了问题。
对求职者来说,签六年的服务期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换工作,就算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有更好的机会出现,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因为违约的代价太大。
这种限制其实对个人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年轻人,正应该是多尝试、多探索的时候,却被一个编制困住了手脚。
当代年轻人考编的心态,值得琢磨
不少人不是真的喜欢体制内工作,而是看中了稳定和安逸,想要逃避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这种心态其实挺危险的。
因为体制内也不是养闲人的地方,工作同样有压力有挑战,而且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晋升空间有限,很多人干着干着就失去了激情和动力,变成了混日子的老油条。
这对个人和对单位都不是好事。从单位的角度来说,招人难留人更难。设置高门槛和长服务期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培养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资源。
但这种严防死守的方式真的能留住人才吗?恐怕未必。真正的人才看重的是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即使用合同绑住了人,也绑不住心,人家出工不出力,最后吃亏的还是单位。
所以这种招聘方式看似精明,其实短视,是在用行政手段解决本该用管理和发展来解决的问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