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知之明悟理寻正道:主观臆断受惩戒,习性错失现场感。
现场感缺失【例一】早上出门,想了想都需要带啥东西,备齐下楼。一出楼梯间,阴风寒凉,倏地一个冷战,让我马上惊醒: 昨晚天气预报: 阴天,部分地区有小雨,豫北地区降温。纳闷,我为什么这时候才警觉意识到?
有约定,不允许再返回楼上加衣服了。此时,我冷静多了,意识清晰: 甘愿受苍天惩戒,同时也补补现场感这一课。
![]()
一路行来,车来人往,十有八九都是长袖长裤,偶有一个像我一样的“短衣帮”,用肌肤检测着寒凉之温寒。可我反而高兴了: 一是甘愿受罚,长长记性一一其实,不能怪罪天,不是天之“过”。另外,因祸得福,“我情愿”接受这寒风洗礼,不怕受寒感冒,因为“愉悦”可以阻止风寒侵袭,“舒畅”可以治愈生理疾病,心理健康生理也会康健。一高兴,体内热量从肌肤毛孔往外散发,我下意识感觉反而有“温热”之感了一一现场感眷顾着我。不过,再阿Q精神胜利法,这种失误,是主观臆断,还是失忆?
![]()
现场感缺失【例二】事情完毕,路遇知己办公楼,上楼会会友谊吧。端了水瓶,提了公文包。进门寒暄,顺手把包放在座位旁。倾心吐意,忘了时辰,不知多久。敲门进来两位员工,要汇报工作,我一看表11:00 了,怕见生人,又一阵紧张,辞别下楼。走过了第二个绿灯,马上惊醒了一一公文包忘楼上了!马上就中午了,再回返,真不情愿!可也无奈,只有如此。上了楼一一“我正在给你打电话呢”一一而我却尴尬自嘲: 这就是现场感(缺失)呀!
![]()
回走的路上,我在反省: 是老年记忆力衰退了,还是习性错失呢?
缺失应补“洞”。两例从性质上看,皆为现场感缺失。俗话说,丢三落四,瞻前不顾后。如何补缺失之洞?先分析原因,再考虑如何“补”。
例一的“缺失”,原因有三: 急于下楼,心慌而失虑;其二,天变信息已得知,可心境没有在“现场”,即出行首先要考虑必备条件,从小老人教导: 饥不饥带干粮,冷不冷带衣裳;其三,先把“心”安好,心在,精气神都在,一切都会万事俱备。
![]()
从另一个角度看,贵人多忘事,此“贵人”该是甩手掌柜,一切听“天”安排,吃粮不管“闲”事。人,应该做到对自己一切负责,有责任感就有了现场感。
细细思量,一般来说,不是痴呆症,就是心智不到位,主观臆断,违背了现场感规律,不是失忆,也不是“不长心”,而应该“寻找安详”。
![]()
例二的缺失,与上述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怯场(生),易激动,情绪暴躁,钻牛角尖,思维简单……此都可归为习性错失。像“怯生”,若从小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心质脆弱,对生疏氛围有紧张感,全面考虑的思维就被屏蔽了,一阵轰响大脑空白,就想逃避,行为上慌张,就丢三落四了。我有深切体会。
心质问题,若源于根深蒂固,唯有通过冥想(催眠)治疗,可以根除。当然,选用经典背诵,书读百遍直至千遍,读至潜意识之中,炼至心无杂念,万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
两件生活小事,何足挂齿?其实,小事不小。小事可折射出习性,习性可“孕育”出灾难来。“补洞”还大有研究之必须。
![]()
补洞现场感。郭文斌先生在《寻找安详》中这样讲:人的成长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不断被污染的过程,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而且彼此“性相近”,只不过因为“习”而“相远”。这个“习”在我理解就是生命的惯性,它来自欲望,来自后天的污染。因此,“克己”就是一个往回走的过程,克服生命惯性的过程,“反动”的过程。
![]()
先生还讲:莲是花里面的行者,一种会“克己复礼”的花。它生在污泥当中,却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我们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打扫心里的污泥浊水,如何保持它的身口意的。对于莲来说,能够在污泥中完成它的成长、绽放、盛开,已经足够。至于是否有人观赏,那已不是它的事。
这两段哲理名言,不仅仅能补现场感缺失之洞,而是“五福临门”的金钥匙。慢慢身体力行,悟道行道而终身幸福吧。(河南安阳 王瑞喜)2025年9月1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