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洲贯村,位于耒阳肥田镇与永济镇交界处。这里田土很少,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紫色页岩堆积的山岗。山上少有乔木,满眼望去,都是一些杂树野草。土地贫瘠如斯,解放前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道观,道教文化浸润当地并延及周边。文革时期,道观毁坏殆尽,印洲观,亦改为“印洲贯”。如今不见道观任何踪迹,当年繁华烟火不再。因地处偏僻,少有人车往来。8月12日,印洲贯村一改往日宁静。进村沿路,大红彩球随风轻摆,阳家小院前红龙拱门雄然安坐——这个平常安静的小湾村,今日为一场特殊的升学宴沸腾。阳小青、谷慧花夫妇的儿子阳宇轩以物理方向614分的成绩,叩开了合肥工业大学的大门。
![]()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浅笑轻言、阳光和善的男孩,初中时曾因成绩平平与叛逆行为,一度站到被劝退的边缘。
低谷与觉醒:浪子回头金不换
时间倒回阳宇轩初入正源学校之时。从永济镇龙水小学通过选拔进入这所名校,他坦言起点并不耀眼:“年级排名几百名,成绩确实一般。”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初二——青春期的叛逆猛烈袭来。明文禁止的事,他偏要做。母亲谷慧花提及那段艰难岁月仍难掩心绪波动,“那次差点被劝退。”班主任蒋老师认为他有潜质,不想放弃,于是极力争取,给了少年继续就读的机会。
这次“劫难”如同当头棒喝。阳宇轩在羞愧中猛然醒悟,与过往彻底告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这个念头一旦扎根,便催生出惊人的力量。
谷慧花:初二叛逆期成绩下滑 一次严重违纪后幡然醒悟
谷慧花:小孩放在正源放心 推荐身边的人送小孩去正源
逆袭的秘诀:汗水浇灌薄弱处
“高一开始前,年级200多名。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九科总成绩跃居年级第65名。”阳宇轩回忆这段飞跃时语调平静,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死磕。
![]()
他清楚自己的软肋:英语如同难以逾越的沟壑。“高三上学期还只有八九十分。”面对巨大差距,他选择最笨也最踏实的路——每天雷打不动完成四五篇阅读理解,再加一两篇语法填空,在题海中反复锤炼语感,硬生生将短板一寸寸补起。数学靠精研方法,发现“确实挺有用”。语文则紧跟老师、勤看知识点。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汇聚成614分的耀眼浪花。
准初一进正源 成绩一路爬升
分科分班后 身边的同学更优秀 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学习
正源学习氛围好 跑操身体好 老师同学都很友善
成长的沃土:亲情师恩托举梦想
阳宇轩的逆风翻盘,离不开身后坚实的支撑。童年父母南下务工,奶奶梁连香成为他生命最初的港湾。几里弯弯山路上,奶奶风雨无阻接送的身影,是少年心底最深的烙印。转学正源后,奶奶悬着的心,终被孙子一句“食堂饭菜我认为很好”以及他日益健壮的身体抚平——高一高二篮球场上活跃的身影,高三清晨坚持跑操的脚步,锻造了他几乎不生病的强健体魄。
采访合肥工业大学阳宇轩爷爷 阳什学
采访合肥工业大学阳宇轩奶奶 梁连香
正源七年,师长的关怀如春风化雨。班主任王大昌在他摔伤时亲手处理伤口,更在他成绩困顿时耐心分析、殷切鼓励。“感觉所有老师都很友好,问题目他们总是极有耐心。”阳宇轩感念的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这片校园“友善氛围”的滋养,它让学生“也变得很友善”。
庆典与寄语:静待花开终有时
8月12日正午,热浪灼人。正源学校罗湘云校长率教务主任王大昌等师生,顶着酷暑将祝贺送至印洲贯村。鞭炮轰鸣,礼花漫天,村支书段小武与乡邻齐聚,共同见证这个普通农家门楣生辉的荣耀时刻。爷爷阳什学忙前忙后,脸上每一道皱纹都盛满笑意:“非常高兴!”母亲谷慧花看着儿子,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
回望来路,阳宇轩对母校满怀赤诚:“学费真不贵,确实值得。”他更想对学弟学妹道出肺腑之言:“静下心来学习吧……只要你静下心来,肯定是有好结果的。”
正源学制让自己有了逆袭的机会 学费真不贵 确实值得
从险些劝退的边缘到名校录取的高台,阳宇轩用七年光阴写下一个朴素的真理:在生活的沃土上,身体好是根基,学习好是枝叶,而真正让生命绽放的,永远是那颗沉静向学、永不言弃的心。他的故事,是一株从紫色页岩中顽强生长的苗,终在汗水与爱的浇灌下,挺立成树,绿意葱茏。
来源:耒阳市正源学校
添加小编为好友
方便联系
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玄冰 微信号/电话:181527491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