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老桥
情怀追忆
普定县的老桥众多
不但承载着历史和一代人的回忆
传递着最朴素的情感
也是那些年的交通咽喉要塞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创造了不是人行车行而为渡水的“神奇”
在此我们仅选取普定的部分老桥
为大家进行讲述
老石拱桥
遇山凿道,跨水筑桥
斑驳的老石拱桥静卧溪涧
好似静候乡愁的慈祥老者
历经沧桑
看尽世间繁华
却独守一份静默与美好
老水母村老桥@张家德 摄
所谓“单孔石拱桥”
是指桥体仅有一个主拱
中间没有桥墩
石拱的石块通过横向挤压
形成承重拱结构
具有分散压力、节省材料的优点
以上两图为马场古驿道小河口上的
百年石拱桥@袁春灵 摄
马场古驿道的小河口上
至今还有三座保存完好的百年石拱桥
不仅见证了桥工巨匠们的精湛造桥技术
也因桥成景
成为一个记忆的地标
临水造桥
静卧溪涧
涨水期的索桥村老桥@潘军翔 摄
索桥村老桥横跨波玉河上
是现存秀水茶马古道遗址
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桥建于清咸丰二年(1853年)
1978年,索桥村村民自发增修
桥西面长约7米的桥道
原三孔石拱桥增至五孔
枯水期的索桥村老桥@张家德 摄
如今这座桥
历经风雨却依旧矗立
已成为河面一道古朴极致的景观
张公桥残迹@张振忠 摄
张公桥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
为明威将军张拱翼所建
如今磨香河上的张公桥只剩残迹
却依稀能看出石头铺就的桥墩模样
李文桥@张振忠 摄
李文桥位于木拱河水库下游
建于1513年至1537年间
是普定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桥之一
为时任少傅兼太子大傅
贵州路总管将军宁黔侯府李为安所建
因建五孔分流洪水
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五洲桥”
波玉河大桥@潘军翔 摄
波玉河大桥建于1644年
是明朝时
从安顺到水城
过威宁再到昭通必经要道上的桥
桥长35米,宽5米,高20米
中孔大两孔小
牛角孔石桥@赵美和 摄
牛角孔石桥为五孔桥
修建过程充分考虑了
人们日常通行的需要
更成为河上一道风景
水母桥@潘军翔 摄
水母河
作为乌江上游众多支流中的一支
河桥的修建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出行
普定至鸡场坡公路的红岩桥@赵美和 摄
跨河桥
跨河桥横跨水面
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
更具观感
木浪桥@潘军翔 摄
以上两图为木浪桥@廖永忠 摄
木浪桥横跨在木浪河之上
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
后来几经整修加固
如今仍方便着两岸车辆人员往来通行
小兴浪大桥(老桥)@张家德 摄
小兴浪大桥(老桥)横亘于三岔河之上
位于321国道普定县坪上镇
与定南街道的交接处
马场大桥飞架马场河之上
这里水源丰沛、地势平坦
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画卷
马场大桥@陈廷荣 摄
马场大桥@任朗 摄
航拍马场大桥及周边村庄@潘军翔 摄
高枧桥不仅方便了两岸村民的出行
更是一座连通民生福祉
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桥”
高枧桥@陈廷荣 摄
高枧桥@廖永忠 摄
渡槽
渡槽,又叫“高架输水渠”
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
山冲、谷口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物
俗称“人造天河”
普定木拱桥上的南水北调渡桥@袁春灵 摄
水利兴则百业兴
渡槽凌空飞架
六拱相接、联袂起舞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青年队渡槽@潘军翔 摄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青年队渡槽@廖永忠 摄
高难度的输水渠系建设
激发了建设者的斗志、才思和灵感
青年队渡槽
是黔中水利输水工程的特大“高架桥”
它让昔日流淌在山间地头的“黔中水”
正通过黔中工程的远程输送
演绎着“黔中好水”
“润泽黔中”的精彩画卷
《强基工程·“桥”见安顺 》栏目
主办:
安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
悦读传媒
安顺市摄影家协会
声明
编辑、排版、撰写@李航
以上图片、视频由@安顺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