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凝魂,榜书载道
——殷昭龙书法与榜书艺术探赜
文/王长征
结识殷昭龙,源于他的榜书艺术。他自幼沐于祖父的翰墨熏陶,笔耕不辍,将传统技法与个人才情完美融合,其书法作品,尤其是榜书艺术,线条如龙蛇游走,力透纸背;结构似天工开物,浑然天成,不仅深得高僧大德、贤达名士的青睐,更为众多机构珍藏,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
殷昭龙的书法线条,是力与美的完美交响。其行楷作品,以《颜勤礼碑》的端庄雄浑为基石,巧妙融入魏碑《张猛龙碑》的方峻刚劲,形成了“提按如法,张弛有度”的独特节奏。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似乐章中的音符,精准而富有韵律;既有金石铭刻般的厚重质感,又通过中锋行笔时微妙的调锋技巧,实现了“力透纸背”的刚劲与“空灵飘逸”的灵动之间的完美平衡。这种对线条质量的极致追求,使得他的榜书作品在宫观庙宇的匾额题写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视觉张力。
以他为福建宁德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题写的“仙境白云山”四字为例,笔画粗壮如铸铁,却因墨色浓淡的巧妙过渡而充满了流动感。粗处似山峦巍峨,彰显着大自然的雄浑壮阔;细处若溪流潺潺,蕴含着灵动的生机与活力。刚柔并济的线条表现,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白云山的云雾缭绕、山川灵秀,达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其书法创作的节奏把控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 2024 年创作的妈祖文化系列书法作品中,他运用多种书体,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以书写的形式展示,不仅展现了书法家高超的创作技艺,更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观者仿佛能随着笔画的流转,感受到妈祖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慈悲胸怀。这种对书写节奏的精准掌控,源于他四十余年如一日对历代经典法帖的临摹体悟,是传统技法与个人实践的完美结晶。
殷昭龙的书法艺术,深刻体现了“和”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了儒、释、道三教美学的有机融通。 2009 年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文化主题展中,他创作的陶瓷榜书“和”“谐”二字,堪称三教融合的典范之作。字形结构上倚正相融,如儒家之端庄持重,彰显着中庸之道的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似道家之飘逸灵动,体现着自然无为、顺应天道的哲学思想;而整体所传达出的和谐意境,又与佛家“圆融无碍”的境界相契合,蕴含着对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期许。这种三教美学的融合在他以后的书法创作中均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层次,展现了三教文化在书法艺术中的和谐共生。
殷昭龙近些年来对传统文化地探索具有强烈的学术指向性。在宁波香山智度书院主持的“三教合流”研究中,殷昭龙通过书法创作来验证理论假设。2024 年完成的妈祖文化书法工程,将历代妈祖封号、碑记、灵应故事等六大板块共 323 幅作品,以不同书体对应不同文化内涵。古朴庄重、灵动飘逸的线条以及不同书体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述说着妈祖灵应故事的神奇与传奇。这种“以书载道”的创作方式,不仅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视觉样本,更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妈祖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
殷昭龙的榜书艺术在宫观庙宇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他所题写的牌匾、抱对、刻石等遍布各地,尤其是宫观庙宇,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情感。国家宗教事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的题写,更是对其榜书艺术的高度认可。简洁而大气,既体现了宗教的庄严与神圣,又蕴含着对宗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祝愿。在众多的宫观庙宇中,殷昭龙的榜书作品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庄严古穆、宁静祥和的氛围。字体雄浑壮阔,笔画刚劲有力,仿佛是守护神的神圣象征,让人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榜书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教育意义。在宫观庙宇中,游客和信众在欣赏榜书作品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的自然熏陶。这些榜书作品就像一位位无声的老师,传递着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等思想观念。
作为教育部授予的“榜书教育带头人”,殷昭龙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的重任。他构建了独特的书法教育体系,将技法训练、文化传承与哲学思考有机结合,为培养新一代书法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编写的《殷昭龙榜书研究》教材,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书法教学著作。每个模块详细讲解了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巧,这种“技法 - 文化 - 哲学”的三维教学框架,让学习者在掌握书法技法的同时,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将书法教学与人格培养相结合,在宁波香山智度书院开设的“笔墨禅修”课程,要求学员在书写时同步进行呼吸训练,实现“心手双畅”的修行境界。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不仅能够提高书法水平,还能在书写过程中培养专注力、耐心和定力,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殷昭龙的书法艺术实践突破了传统书法的边界,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在陶瓷上的书法创作尝试,使陶瓷的特质与书法的墨韵相互映衬,让平面书写获得了立体质感,为书法作品增添了一份华丽与精致。跨媒介创作,不仅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新思路,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当代书坛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背景下,殷昭龙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文化自觉,构建起一个技进乎道、文以载道的艺术体系。他的书法作品和榜书艺术,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上的传承和精神上的滋养。从国家宗教事务局“微言宗教”的题写,到妈祖文化全球巡展的书法呈现;从军事博物馆的个人大展,到教育部认证的教育创新,他的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创新之志。这种将个人修行与文化使命融为一体的创作态度,不仅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殷昭龙的书法与榜书艺术,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他以笔墨为媒介,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在未来的艺术征程中,相信他将继续书写辉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艺术家简介:殷昭龙,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部榜书教育带头人,中国成人教育学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清北工匠研究院客座教授。2005年,第二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银奖;2006年,首届全国榜书大奖赛二等奖;2007年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11年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09年10月,于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和”文化个人书法精品展;2010年,应邀为世界地质公园福建宁德白云山风景区山门题“仙境白云山”;2017年,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题“微言宗教”。
评论家简介:
王长征,中国书画家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中华五千年动画工程促进会碑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泰国格乐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汉诗》主编,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副会长。发表文学作品450余万字,出版诗文集10部,书法在美、法、英、泰、韩、西班牙等国家及港澳台、北京、福建、江苏等地区展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