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9月,激光雷达圈出了个大新闻,禾赛科技敲锣登陆港交所,首日收盘市值就飙到358亿港元,募资超41亿港元,公开发售还被抢了168倍。
看着这火热场面,不少人都觉得激光雷达是门躺赚的好生意,毕竟现在新能源车满大街跑,智驾系统又离不开这“眼睛”。
但你不知道的是,就算是禾赛这样的行业龙头,今年一季度还亏着1750万,直到二季度才勉强扭亏。
另一家头部企业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直接亏了1.5亿,明明是智驾刚需,中国企业还占了全球95%的市场份额,怎么就赚不到钱?
先说说市场地位,中国激光雷达企业那可是相当能打,根据YoleGroup的报告,全球激光雷达市场里。
中国品牌占了95%,禾赛、速腾聚创、华为、图达通这“四巨头”更是垄断了国内近100%的乘用车配套市场。
以前的海外霸主比如Velodyne,早就因为商业化慢、成本控不住,2022年被收购了。
Quanergy更惨,2024年因为市值太低直接退市,现在还在坚持的Luminar,2024年前三季度也亏了超1亿美元。
按说咱占着这么大优势,赚钱不该是手到擒来吗?可现实偏偏打了脸。
再看具体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已经破了100万颗,同比涨了71%,全年有望冲到250万颗。
而且现在单车装的数量也在加,比如新款问界M9,直接从1颗加到4颗,L4级的Robotaxi更是每车装4颗以上。
需求这么旺,价格却跌得离谱,2022年的时候,一颗激光雷达还能卖8000到10000元,到2025年,直接跌到2000到3000元,三年时间跌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核心就是激光雷达企业夹在中间太难受了,上游端,激光器、探测器这些核心器件,40%到50%的成本都花在这上面,而且大多要靠进口,想压成本都没多少空间。
下游端更要命,现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多激烈,车企天天喊着降成本,激光雷达就算再重要,也逃不过被压价的命。
有行业里的人透露,车企还喜欢扶持自己的供应链,比如速腾聚创之前就丢了两家大客户,其中一家就是选了车企自己体系内的供应商。
更关键的是,现在大家技术路线都差不多,都走半固态、芯片化的路子,产品性能没多大差别,最后只能靠降价抢客户,你卖3000,我就卖2300,利润空间早就被挤没了。
眼看车载市场赚不到钱,禾赛和速腾聚创赶紧把目光转向了机器人领域,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概念机器人,而是割草、配送、清洁这些实实在在能落地的产品。
没想到这一步还真走对了,2025年上半年,禾赛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飙了7倍,达到9.83万颗,占总出货量的17.9%。
速腾聚创更猛,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直接冲到28.2%。
机器人为什么需要激光雷达?说简单点,就是需要它来“认路”。
割草机器人得知道哪里是草坪、哪里是花坛,配送机器人要避开行人和电梯,这些都得靠激光雷达精准测量距离、构建三维环境地图。
而且激光雷达不受光线影响,不管白天黑夜、下雨阴天都能干活,这对要24小时运行的机器人来说太重要了。
像宇树科技、波士顿动力这些头部机器人厂商,产品上基本都装了激光雷达。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市场的利润空间比车载市场大多了。
虽然机器人激光雷达价格也在降,从2024年的8700元跌到2025年上半年的4800元,但比起车载的2000到3000元,还是高不少。
而且现在机器人市场还没形成像汽车那样的成本控制体系,客户更看重性能,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能从13.6%涨到25.9%,很大一部分就是靠机器人业务撑起来的。
除了硬件赚钱,机器人市场还让激光雷达企业有了新玩法,不再只卖硬件,而是卖整套解决方案。
汽车客户都是大车企,自己有技术团队,买了激光雷达自己就能集成,但机器人客户不一样,从大公司到创业团队,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都需要“开箱即用”的服务,比如硬件调试、算法优化这些。
而且机器人场景特别多,割草、配送、工业应用各有需求,企业可以用一套硬件,配不同软件就能服务不同客户,既能降成本,又能赚更多服务费。
虽然机器人市场看起来是块香饽饽,但想靠它彻底解决“赚钱难”的问题,没那么容易。
首先就是竞争要来了,现在虽然是禾赛和速腾聚创在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占主导,但车载激光雷达的技术稍微改改就能用到机器人上。
华为、图达通这些玩家,还有可能冒出来的新公司,迟早会进来分蛋糕,到时候价格战说不定又要开打。
其次就是做机器人业务,对企业的要求不一样了,以前在车载市场,只要把硬件做好就行,现在要做解决方案。
得懂机器人的场景需求,还得有软件和算法能力,这对习惯了做硬件的激光雷达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且机器人市场比汽车市场复杂多了,每个场景的需求都不一样,要服务好这么多分散的客户,不管是技术还是运营,都得重新搭建体系。
不过话说回来,机器人市场的潜力确实大,汽车市场就算再火,全球一年也就9000万辆产量,天花板摆在那儿。
但机器人不一样,割草、配送、工业、服务,应用场景能无限延伸,而且现在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对激光雷达企业来说,这不仅是个新的收入来源,更有可能是从“硬件厂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机会。
最后总结下,激光雷达行业“赚钱难”,不是因为需求不够,也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卡在了产业链中间,又遇上了产品同质化的价格战。
现在机器人市场给了它们一个新选择,有利润空间,也有增长潜力,但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关键看谁能先从卖硬件的思维里跳出来,真正把解决方案能力做起来。
毕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壁垒,才能真正摆脱“赚辛苦钱”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