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海淀区教育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以“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主题,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系统部署了未来三年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会上,海淀教育资源新图景发布。其中,“十大教室”涵盖航空航天科技、“两弹一星”功勋、香山革命旧址实景思政、中关村创新精神教育、生态文明等特色场景,旨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推动实现“处处是教育”“人人是学员”的全域育人新模式。一起来看看这十大教室都有哪些吧!
海淀“十大教室”
01
海淀区中小学生
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红色文化教室
初心如炬照前路,红色薪火代代传。海淀区中小学生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红色文化教室,依托香山这一中国革命重要转折地的深厚底蕴而生。这里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办公居住场景,承载着解放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红色记忆。教室以实景、实物重现“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赶考·香山’行走的思政课堂”将思政课堂“搬进”革命旧址,通过研学课程、“四季”研学手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小讲师宣讲,沉浸式感受历史的温度与信仰的力量。流动课堂走进校园,红色故事传遍四方,让学子在革命精神滋养中,树立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教室让红色文化贯穿教学与实践,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培养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02
海淀区中小学生
“两弹一星”教室
功勋不朽,精神永传。海淀区中小学生“两弹一星”教室位于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是以“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为核心打造的沉浸式教育实践基地。基地系统呈现“两弹一星”事业与海淀的深厚渊源,生动讲述功勋人物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内涵。教室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为特色,依托丰富实物和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后代授课资源,构建融科学普及、爱国教育、创新启蒙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可通过珍贵实物、专家讲述和多媒体场景,走进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从航天器原理到人工智能前沿,教室打破学科边界,融科学、历史与创新于一体,让“两弹一星” 精神如明灯,持续点燃青少年的航天梦想和精神火炬,指引新时代少年勇担使命、争做栋梁。
03
海淀区中小学生
中关村创新精神教室
从“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海淀区中小学生中关村创新精神教室依托中关村村史馆而建立,是一座集展览、教育与实践于一体的创新文化教育基地。教室以村史馆为基,通过丰富实物、档案和场景,系统呈现了中关村从传统聚落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辉煌历程,再现几代科技工作者坚守初心、产业报国的壮阔历程。教室以“历史+创新+使命”为核心脉络,借助丰富实物、档案和多媒体手段,构建沉浸式、叙事性学习空间。学生可在此深入了解中关村的科技文化演变、创新思想发展,感受从“科学进军”到“中国世界”的时代跨越,并通过党员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深刻理解科技报国、追求真理的精神内涵。教室融历史教育与创新文化于一体,激励少年立科技志、铸中国心,成为未来创新的主力军。
04
海淀区中小学生
航天航空科技教室
苍穹触手可及,星月不再遥远。海淀区中小学生航天航空科技教室由中国科学院空天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袂打造,是集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与科学精神培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教空间。该教室依托大科学装置与空天信息领域国家级实验室,通过新舟60遥感飞机、“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等真实科技载体,结合数字地球平台、航天器模型等互动场景,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前沿科技,通过遥感飞机鸟瞰地球,观看浮空艇的奇幻旅程,体验空天信息之美,探索智能技术应用的奥秘,感受科研人“牧星耕宇”的探索豪情,激发青少年“逐梦空天”的科学兴趣。作为多项国家级教育示范平台,教室旨在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与航天精神传承,成为连接课堂学习与大国科技的重要桥梁,为培育未来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05
海淀区中小学生
人工智能教室
未来已来,智创无限。海淀区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室依托中关村学院,由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承担。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人工智能教育至关重要。本教室秉持“极基础、极应用、极交叉”的科研理念,采用项目制与“超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学科和资源壁垒,融合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直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和持续探索的动力。教室不仅为中小学生搭建起接触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桥梁,更通过系统化的实践与创新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团队协作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教室正在助力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创新,为现代化教育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06
海淀区中小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室
敬德书院于2014年9月成立,位于环境清幽、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淀区大西山文化带,是海淀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教育服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十余年探索与实践,先后组织20余万名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研修实践活动,实施特色课程150余项,成为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学习教室,书院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构建起沉浸式学习研修空间和场域,通过主题研学、学术讲座和实践体验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传统经典讲读课程、礼乐文明实践体验课程以及非遗文化实践体验课程等,引导师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精神血脉。
07
海淀区中小学生
京西稻劳动实践教室
稻香漫野,扎根海淀,从皇家御稻到民间珍品,京西稻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海淀区中小学生京西稻劳动实践教室坐落于海淀区上庄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内,是集农耕体验、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该教室依托千亩京西稻田与生态林地资源,打造了涵盖传统农事、现代科技、文化拓展三大维度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多层次的劳动学习体验。教室以“过去一现 在一未来”形成全产业链实践教学。学生在这里可俯身插秧、挥镰收割,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喜悦;走进智慧农场,体验无人农机与云耕系统,领略现代农业的科技韵律。让劳动成为最美的课堂,使农耕文化在少年手中延续。京西稻教室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优质载体,有效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全面人才培养,是自然与课堂相融合的教育典范。
08
海淀区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教室
强意志、健身心。海淀区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教室依托全球唯一以奥林匹克“教育”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博物馆而建立,以万件奥运遗产珍品与科技互动展现体育的力与美。教室融合奥运文化元素与科技展示手段,构建开放、互动、多维的学习空间。学生可触摸奥运历史、体验冰雪运动、参与体质监测,感受“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教室更创新融合运动科学、心理教育等跨学科内容,提供多元化展览与实践平台,推动体教深度融合。作为区域体育教育创新标杆,该教室通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体育科学、提升身心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体育科普与健康素养培养提供了系统而专业的支撑。让体育成为中小学生塑造健康身心、激发全面素养的重要力量。
09
海淀区中小学生
艺术海淀教室
文化传承,艺术浸润。海淀区中小学生艺术海淀教室设立于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融合皇家园林文化、现代建筑艺术与多元展览体验的综合性美育实践基地。中心扎根皇家园林腹地,依托畅春园旧址而建,以北方园林院落布局为灵感,拥有丰富的室内外艺术教学与活动空间,融合古韵与当代美学,打造出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馆。学生可通过解密文物、体验造园艺术,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金石书画到AI艺术,多元展览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创造潜能。教室通过“三融合”教育策略,打破时空、学科和身份边界,有效实现馆校深度协同、五育融通育人。不仅让美育成为滋养生命的清泉,更成为培育青少年审美素养、文化自信与创新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
10
海淀区中小学生
生态文明教室
山林为课堂,自然即导师。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依托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林业大学鹫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科技创新园区)的生态资源与科研优势,构建校地协同“教育+科技+生态”的创新模式。教室以“森林课堂”为核心特色,将教学融入自然实景,开发自然教育、劳动实践、科创体验、身心锻炼等课程体系。学生穿梭林间,辨识植物、体验碳中和实验、聆听树的心跳,在真实的自然场域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念,实现知识可触可感、体魄强健有力。教室融合高校智力和跨学科课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五育融通,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意识,更成为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树立山河守护信念的重要实践平台,培养学子成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与绿色未来的开创者。
来源:海淀教育
推荐 · 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