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指导,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新闻发布会”在科学谷数智科创园举行。
发布会上,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介绍了“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总体情况,随即,褚文博,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晓乐,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杨志刚分别从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概况、成果、意义等维度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介绍,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车-路-云”的深度融合,加速实现整车智能、路网协同、云端互动的全面发展。去年7月,北京、重庆、上海等地获批成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20个试点城市,推动试点标志着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正从顶层设计加速走向规模化落地实践的全新时期。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外,也需要紧密依靠产业内各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2025年9月25日至27日,“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将于重庆科学会堂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打造一个跨越汽车、交通、通信、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跨界资源整合与思想碰撞,加速“车路云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论坛已吸引来自中外政府机构、行业机构及智库、院士专家、科研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代表的300余人广泛参与。
论坛涵盖国际闭门会议、开幕式暨全体会议、核心主论坛及系列行业专题研讨会,力求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车路云一体化”的最新成果、前沿洞见与发展趋势,打造一个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的高端平台,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落地到产业推广的进程。
近年来,重庆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也正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打造覆盖“研发-测试-生产-运营”的产业闭环生态系统。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作为论坛的主办单位,成立于2022年4月。
“车路云50人”是由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打造的“车路云一体化”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高端平台。我们坚信,依托全球视野与顶尖智识的深度交融,“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将立体呈现车路云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实践与系统进展,积极助推跨区域、跨产业合作,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贡献新智慧。
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1
记者问:我们知道,“车路云50人”论坛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知名活动。今年是第三年,相较于前两届有何深层次价值?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本次论坛具有三大核心价值:
其一:“政、产、学、研、金”齐聚,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路径参考。本届论坛成功邀请政府机构、城市平台代表、院士专家、学会代表、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以及金融单位等多方重要嘉宾,共同围绕产业突破的关键问题,分享真知灼见,提供资源支持。
其二:重磅成果集中发布,助力生态各方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期间将进行经济观察、两大奖项、联合测试三大重磅发布。
其三:收获全球最新政策信息与跨境合作机会。本次论坛特设国际闭门会,邀请新加坡、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代表面对面交流,深度解读各国自动驾驶产业政策、发展计划与场景开放蓝图,共同研讨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发展的跨国机遇,探索全球生态共建路径。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媒体朋友积极参与并广泛宣传,欢迎更多行业同仁报名参与“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携手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发展。感谢大家的支持!
2
记者问:我们注意到本次大会特设了“产教融合交流会”分论坛。请问设置这个分论坛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杨志刚回答说,设置这个分论坛,主要目的就是破解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瓶颈问题,加速培养大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现场工程师和新质工匠。
车路云一体化是跨学科、跨产业的宏大系统工程,其发展不仅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需要大量精通技术、熟悉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去的论坛更多涉及“产学研”结合,博士、硕士等创新性技术开发人才的培养问题。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大,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加速推进,制造行业中既懂汽车技术、又懂控制、通信技术,还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
因此,本次分论坛旨在搭建一个“政、行、企、校”四方对话的高端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打破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壁垒,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加强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高校联动,亦是为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
3
记者问:智能网联“车路云听”是一种创新提法吗?创新点是什么?智能网联“车路云听”生态创新论坛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晓乐回答说,今年车路云50人论坛中,设有智能网联“车路云听”生态创新论坛分论坛。
智能网联“车路云听”方案,是破解L3量产和车路云规模化困局,一种轻量、广域、快覆盖的生态型创新应用,注重高速公路和城市日常通勤快速道空间广度与车路信息触达用户渗透。
“车路云听”以交通信息为媒介,本着安全第一原则,伴随服务驾乘人员,呵护广大司机视觉驾驶,关爱千家万户善用智驾,内涵支持智慧扩容和安全增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效率和效益,重点预防重及以上事故,缓解城市拥堵,优化城市治理等高质量数据应用,构建“一车多方”跨界融合的新生态,可在2年—3年快速实现智驾之省(城)规模化和闭环运行,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融合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与“数字媒体”三大万亿级赛道,致力于推动跨行业数据互联互通与价值重构。
本次分论坛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挑战与发展机遇,重点围绕L3级车辆准入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创新性提出以“轻量、广域、快覆盖”构建“车路云听一体化”投建管运服闭环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同时构建并利用数据要素,助力城市交通治理与运输体系实现系统性、深层次的创新变革,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示范样板。
4
记者问: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您认为职业院校如何精准输送适应产业升级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杨志刚答: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方面的确具备一些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根植于产业基础、教育资源、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
首先,在重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战略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正在打造的万亿级主导产业之一;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为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场景和实践土壤。其次,重庆49所高职院校和高职本科学校中多数院校都开设有汽车类专业,此外,还有一大批中职学校也设置有汽车类专业,每年都向重庆汽车制造产业培养和输送数以万计的高级和中级技能人才。同时,国家和重庆市各级政府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人才高度重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些都形成了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政、行、企、校协同打造强有力的汽车产业人才供给链,共同支撑汽车产业生态化发展。我们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在这片沃土上扮演着“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前沿阵地”的角色。
另外,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升级,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挑战。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打破传统“供给导向”的培养模式,构建一个与产业同频共振、培养方案动态调整的“需求导向”育人新生态。
目前我们的应对策略是: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把工厂建在校园里,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将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和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沉浸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教与学。同时,大力推动教师赴企业实践,引入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变化同步。这样才能精准培养和输送适应产业升级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据了解,重庆近年来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列为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先后入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也正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打造覆盖“研发-测试-生产-运营”的产业闭环生态系统。目前,科学城已开放超2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覆盖城市道路、高速路、园区道路等多元场景,为技术验证提供“超级实验室”。
西部智联成立于2022年4月,是在重庆市政府指导下,由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团队共同发起成立的高端研发机构,始终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车路云50人”则是由西部智联打造的“车路云一体化”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高端平台。
上游新闻 王渝凤 通讯员 成雪 何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