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聚焦心血管疾病(CVD)防控的核心挑战与前沿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维度的高级别证据支持。本次大会围绕CVD的防控策略、病理机制探索与治疗创新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涌现出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在心衰领域,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不仅进一步夯实了现有治疗策略的证据基础,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瑶教授对ESC大会心衰领域前沿进行了解读,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心衰领域多方开花,从风险识别到药物干预,夯实心衰治疗证据链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和分类诊疗的推进,心衰的管理正逐步从“一刀切”模式转向基于表型、病程和风险分层的精准策略。2025 ESC大会发布的多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心衰亚型在预后方面的显著差异,并提出了具有实操意义的干预手段,为改善患者长期结局带来全新视角。
在风险识别方面,ESC HF III注册研究显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未校正1年全因死亡率高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同时急性心衰(AHF)患者1年心衰再住院率为门诊患者的2倍1。这些数据清晰明确了心衰亚型的预后差异,为临床精准风险分层、锁定高危人群提供了直接依据。
在药物干预方面,VICTORY研究在更广大范围内探索了维立西呱在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复合终点上的整体疗效,为维立西呱在不同HFrEF风险人群中的疗效一致性提供了有力证据2。
VICTORY研究解读:维立西呱可显著降低主要终点风险
研究方法
VICTORY研究对两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汇总分析,该研究共纳入11,155例患者,是迄今为止在HFrEF人群中评估维立西呱的最大样本量分析。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并对各组分终点单独进行评估)2。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维立西呱显著降低了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因心衰住院复合终点事件风险(HR=0.91,95%CI 0.8–0.98,P=0.0088)。同时心血管死亡风险(HR=0.89,95%CI 0.80–0.98,P=0.02)、心衰住院风险(HR=0.92,95%CI 0 .84–1.00,P=0.043)以及全因死亡风险(HR=0.90,95%CI 0.82–0.99,P=0.025)均显著降低2。
图1 主要终点与次要终点的Kaplan-Meier 曲线(A 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的主要综合结局,B 心血管死亡,C 心力衰竭住院,D 全因死亡)
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患者处于心衰的何种阶段,维立西呱都有可能为其带来临床获益,极大地拓宽了HFrEF的治疗选择,有望重塑心衰治疗格局。
研究结论
在接受心衰标准治疗且无论是否有心衰加重的HFrEF患者中,维立西呱均可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风险。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及良好的耐受性表明,维立西呱成为整体HFrEF患者一种合适的治疗选择2。
专家点评:维立西呱引领心衰多通路协同治疗时代
VICTORY研究的发布,标志着维立西呱在HFrEF治疗中的地位从“高风险人群的补充治疗”进一步迈向“全阶段覆盖的基础治疗”。该药通过精准调控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NO-sGC-cGMP)这一核心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标准治疗之外的机制空白,尤其是在改善细胞代谢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方面显示出独特价值。
从基础医学视角看,维立西呱的作用机制深远且多层次。cGMP作为第二信使,不仅参与血管舒张,更调控心肌细胞的凋亡、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稳态3。心衰发病机制中存在sGC活性下降与NO生物利用度降低,这不仅影响血管功能,更直接导致心肌重构与功能恶化。维立西呱可不依赖NO,直接刺激sGC,从而在病理状态下仍能维持cGMP信号通路的活性4,这为理解心衰的分子机制及开发靶向药物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提示临床,心衰应该尽早采用多通路联合治疗,以更全面地干预疾病进程。
此外,VICTORY研究的一致性结果也提示,无论患者处于心衰加重还是稳定期状态,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立西呱具有显著获益。这一发现拓宽了我们对心衰病理生理连续体的认识,推动心衰稳定期的管理策略革新,突破“以症状为中心”的传统管理观念,对所谓“稳定期”患者同样采取积极干预策略,将治疗关口前移,实现心衰全程管理。
综上,2025年ESC大会不仅带来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研究成果,也推动了我们从更基础、更系统的层面理解心衰的发生与发展。未来,随着更多机制研究的开展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心衰的治疗策略必将更加多元、个体化和机制驱动。
专家简介
张瑶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组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衰学组组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Lars lund, et al. ESC HF III registry-primary analysis: outcomes.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5.
2. Zannad F, O'Connor C M, Butler J, et al. Vericigua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cross the risk spectrum: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the VICTORIA and VICTOR trials[J]. The Lancet, 2025.
3. Omori K, Kotera J. Overview of PDEs and their regulation. Circ Res. 2007 Feb 16;100(3):309-27.
4. Hulot JS,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21;22(14):1847-185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