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行、安排活动,天气预报是大家常参考的“指南”,但随之而来的疑问也不少,为啥预报下雨总难“百发百中”,甚至有人抱怨“天气预报不靠谱”?“局地”天气到底在哪儿?收到预警却没见对应天气是怎么回事?还有哪些气象灾害难监测?针对这些问题,9月17日,本报记者专访新疆气象局首席李娜,听她从专业视角逐一解读。
记者:天气预报为何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李娜:首先要明确一个科学前提,即天气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现象的预测,从本质上来说,它永远不可能达到100%准确。大家觉得“预报不准”,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从预报时效来看,时间越久,准确率会越受影响。比如24小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比48小时略高,72小时预报准确率又会更低一些,通常时效每增加一天,准确率大概会下降1至2 个百分点。而且降雨强度越强,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越复杂,预报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再看学科本身和大气特性,现代天气预报学科其实还比较年轻,1969年才正式发布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们没办法苛求它做到 “万无一失”。大气运动的复杂性远超想象,目前人类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仍有局限,加上大气运动本身存在内在随机性,想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完全厘清,再在模拟运算中精准呈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只能近似地、无限接近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这就注定预报会有误差。
还有观测手段的限制,虽然卫星、雷达等设备让预报员有了 “千里眼”,但这些技术也有“软肋”,即某些时段或区域会出现观测“盲区”,如果天气恰巧在“盲区”里发生,就可能导致预报和实际出现偏差。
另外,公众理解上的偏差也不能忽视。气象监测中,我们会用一个观测站的数据代表一片区域的天气,所以预报“某区域有雨”,是基于站点数据的推断,但这片区域内的天气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大家对预报的心理预期可能过高,或者容易“选择性记忆”,往往会记住预报不准的情况,忽略准确的部分,就会放大“不靠谱”的感受。
记者:常听预报说“局地有雨”,“局地”到底指哪里?为啥局地天气这么难预报?
李娜:“局地”其实有明确的范围标准,不是模糊的表述。在气象预报用语里,“局地”指的是在预报区域内,面积低于10%的小范围区域;如果是10%至30%,会叫“局部区域”;30%至60%是“部分区域”;60% 以上才是“大部地区”。
举个例子,就拿暴雨来说,从国家基准站的数据来看,如果某个地方周围连续5个站点都出现暴雨,我们会称作“区域性暴雨”;但如果只有极个别站点出现暴雨,而且分布很分散,那就是“局地暴雨”。
局地天气难预报,核心是它属于“小尺度天气”,变脸快、影响范围小,就像我们想往地上泼一桶水,能确定地面一定会湿,但要精准说清泼出几个水印、具体泼在哪个位置、每个水印多大,难度非常大。现在虽然新型气象探测设备的观测精细度在提高,但局地天气需要在临近时段内才能捕捉到,所以它的预报预警提前量,比常规天气要短很多。
记者:预报显示降水概率80%,是指一天中有80%的时间都有降水,还是有其他含义?
李娜:降水概率80%指的是当天某个地区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八十。在预报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会降雨的概率为80%。
也可以这样理解:本次针对指定的时间和区域进行的预报的准确率为这个数。概率预报只是表示某种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可能性,预报降水概率为30%时,安排活动为无雨为主,预报降水概率为60%时安排活动以有雨为主,预报降水概率为80%时应做好防雨准备。
记者:在常见的气象灾害里,哪些最难做到精准监测?为啥会这么难?
李娜:在常见的14类气象灾害中,春夏季的局地暴雨、冰雹、雷电、雷雨大风,因为“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小”,是最难实现精准监测的。
我们在预报时,其实可以根据天气背景,判断这些天气可能会出现,但要精准到它具体发生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难题。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还是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天气系统是开放的,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非常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会因为发生时的季节、地区、环流分布等,变得极为复杂。以目前的天气学理论、预报技术方法、观测手段和观测密度,还没办法实现天气预报100%的准确率,这些小尺度、突发性强的灾害性天气,自然就成监测和预报的难点。
记者:收到新疆气象台发布的暴雨、大风预警,可身边没出现对应天气,这是怎么回事?
李娜:这种情况,其实和预警的发布原则、覆盖范围有关,不是预警“不准”。
首先,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通常是针对一定区域内天气情况,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地点。比如气象台发布暴雨、雷电预警,意味着预警范围内可能有地方会出现这些灾害性天气,但不代表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都会遇到,可能是某个时间段里,山区的某片区域,或者城区的某个方位出现了,而大家所在的位置刚好不在这个小范围里。
其次,预警发布有“属地化原则”。对自治区气象台来说,如果相邻两个地州的部分县市发生灾害性天气,我们会发布预警;但如果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区域很小,只需要地州市或者县市气象台发布对应的预警就可以。不同层级的预警,时空精细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家收到预警信号时,不用急着判断“准不准”,先仔细看清楚预警覆盖的区域、灾害性天气可能发生的时间,再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时间,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是更科学的做法。
文 /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