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车间机器轰鸣,冶金制造生产线运转不停,新型材料研发基地频传突破……9月16日,位于中宁工业园区的宁夏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炭素厂焙烧车间内,全国劳动模范马生龙正专注地记录智能控制系统的参数变化。
马生龙大学毕业后,便入职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炭素分厂,先后经历了从操作工到班长、技术员、副主任、主任等多个岗位,通过不断钻研学习炭素生产工艺技术,确保了车间安全生产和500多台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他不仅以身作则,更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团队、培育基层员工。5年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0余项技术改造与工艺优化项目,攻克多项电解铝生产技术难题,获45项专利,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宁夏今飞轮毂有限公司铝板带箔生产线。
“一直以来,我们将‘师带徒’传统模式与现代创新机制结合,在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实干的技术人才。”马生龙说。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中卫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按照《中卫市“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人才”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人才工作落实。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结合“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各类人才600余人。开展“云天中卫”全市工业领域系列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层等分享产业趋势、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解读政策法规、人工智能、化工安全和大数据算力等。开设中卫工业园区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同等学历升硕订单班,与宁夏大学签订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帮助企业与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关系。市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学,校企联合培养”办学模式,开设订单班4个,定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我们通过大力吸引外部人才和广泛开展在职培训、进修等形式,积极壮大内部人才队伍。针对瑞泰设备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等36个重点工业项目,结合项目建设需求,持续做好人才统计与输送工作。先后实施的‘尼龙66新材料制造技术研究’项目突破了关键中间体己二胺产业化壁垒;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天津大学实施的‘抗氧剂新生产工艺技术研发’项目,产品在全球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等,有序推进‘智创卫来’人才培育工作,柔性引进李海平等2名专家人才,鼓励培养对象攻破重点课题,力争早出成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马建平说。
在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中,中卫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交流、培养等领域深度协作。目前,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43户、规上企业198户,进一步增强企业自身对人才吸引的硬实力。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力度,共培育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80个、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个,共同凝聚起企业引才、用才、留才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留人能力。
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双提升。“中卫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质人才发展环境的支撑。”马建平说。
近年来,中卫市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相继出台“智创卫来”人才培养计划、全职引进全日制博士硕士经费补助等政策,配套“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人才”等6项行动计划,构建起涵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全环节的“1+3+6”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在中卫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多部门联合开展惠才暖心服务行动,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已兑现全职引进博士硕士工作补助及安家补贴超280万元,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374套,为24名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问题。
来源:中卫日报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