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梁朝伟背台词要花半年时间。
最近他在接受陈冠希采访时坦言,年轻时一个月就能背完厚达7.6厘米的剧本,现在同等难度的剧本却需要4-6个月。整整多了近6倍时间,连他自己都说“很吓人”。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影帝也会老啊。
63岁的梁朝伟,两鬓已经花白,面对记忆力衰退这件事,他显得异常坦诚。没有刻意掩饰,也没有明星包袱,就这么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变化。
但让我真正佩服的,是他面对衰老的态度。
现在的他,为了新片《寂静的朋友》,提前半年就开始研读剧本,甚至去学习植物神经学。记忆力跟不上,就用时间来弥补,用更深入的准备来理解角色。
这让我想起身边多少年轻人,背个单词都要抱怨记忆力不好,看个电影第二天就忘了剧情。而梁朝伟,明明可以靠过去的荣誉吃老本,却依然愿意为一个角色花上半年时间准备。
更难得的是,他将这个“劣势”转化为了表演的深度。
因为需要反复排练,他不得不更深入地揣摩角色动机,反而形成了更自然的表演惯性。他说:“松弛感来自接纳局限。年轻时总想掌控一切,现在明白放空才能容纳新事物。”
这话真的戳到我了。
我们总是害怕变老,害怕能力衰退,害怕不再完美。但梁朝伟却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接受自己的局限,然后与它共处,甚至将它转化为新的优势。
看到有网友说:“他63岁仍愿花半年背剧本,而我连上周看的电影情节都记不住。”但我想说,这根本不是一回事。普通人记不住电影情节没什么,但演员要精准还原每一句台词的语气和情绪,这种专业要求根本不是日常记忆可比的。
不得不说,梁朝伟的坦诚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光环背后的真实困境。导演侯孝贤因失智症退休的案例更让人警醒,演艺行业对脑力要求极高,却很少人关注从业者的健康保障。
但梁朝伟给出了最好的示范:不是抗拒衰老,而是与之和解;不是逃避局限,而是将其转化为深度创作的契机。
所以,别再盯着他花了多长时间背剧本了。一个63岁的影帝,明明可以享受人生,却依然愿意为了一部戏投入半年时间准备,这份对表演的敬畏和执着,才是最打动人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梁朝伟吧——不仅因为天赋,更因为那份从未褪去的专业与热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