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731》的导演赵林山,落泪了。
2
9月17日,这部影片在哈尔滨提前举行全球首映,他在现场情绪失控,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3
他动情地说:这场首映只能在哈尔滨办,这是对那段沉痛历史最庄重的回应,是对无数亡魂的一次深切告慰。
4
《731》聚焦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这一骇人听闻的历史存在。它以该部队在中国东北实施的大规模细菌实验为核心背景,通过一个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层层揭开这支恶魔部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支部队将哈尔滨作为主要基地,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违反人类伦理与国际法的生物战研究和活体试验,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6
恰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部电影正式登陆全国院线,并同步面向全球观众公映,旨在让全世界看清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黑暗篇章!
7
《身上申告书》
8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如今安宁繁荣的社会背景下,那些曾被刻意掩盖的罪行正逐一浮出水面。
9
例如电影中出现的那个被称为“超洁净休养室”的场所。
10
被抓来的中国人在这里被提供红烧肉、鸡蛋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条件远优于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可就在他们吃饱喝足后,立刻被拖进零下数十度的冰窖,用于冻伤测试。
11
这些并非艺术虚构,而是源自一份真实档案——731部队军医少佐细矢博亲笔填写的《身上申告书》。
12
这份长达69页的官方文件,成为揭露日本进行秘密细菌战的关键证据之一。
13
作为1945年日本战败时少数未随主力撤离的成员之一,细矢博在其复员登记表中详尽记录了自己从1943年参军到1946年退役的完整经历。
14
资料显示,他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军医学校第23期,而这所学校正是为731部队输送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堪称这支罪恶组织的“摇篮”。
15
1944年3月,细矢博被派往林口一六二支队担任副支队长,这一时间节点恰好与该支队启动大规模细菌武器研发活动的时间完全一致。
16
从此,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实验史就此展开。
17
在档案的“营养管理”栏目中,他明确写道:“每日向实验对象供应鸡蛋两枚、精米三百克。”
18
对此,731罪证陈列馆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所谓的“优待”,实则是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正如屠夫在宰杀前会喂养牲畜使其体重达标一样,日本人也需维持“实验材料”的基本生理状态。
19
那些吃着红烧肉、喝着热汤的中国人,转眼就被押送至“冻伤实验室”。
20
别误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低温伤害,那是一种系统性的折磨。
21
在零下20摄氏度的密闭空间里,受害者的指尖迅速变为紫黑色,皮肤干裂,肌肉僵硬。日军用铁棍轻敲,手指便如枯枝般断裂,发出清脆声响。
22
仅凭文字描述就足以引发强烈不适,而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场景,都被导演毫不回避地呈现在银幕之上。
23
然而,这类暴行在731的整体罪行中,尚属“常规操作”。更令人窒息的是毫无麻醉的活体解剖。
24
电影没有使用炫技的剪辑或夸张的音效,只有手术灯投下的惨白光线,以及冰冷器械划破空气的声音。
25
当镜头缓缓推进,聚焦于一位怀有身孕的女性受害者时,整个影厅陷入死寂。许多观众用手遮住双眼,无法继续直视画面。
26
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如此,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已经经过大幅克制与弱化,只为让更多人能够承受这段历史的重量。
27
即便这样处理,仍有观众难以接受。那么,试问那些亲身经历这一切的人,又该如何承受?
28
遗憾的是,没有一名中国幸存者从731部队活着走出来,他们的声音永远消逝在时间之中。
29
主演李乃文说得深刻:
30
他们曾经有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是谁。
31
从龙标到东京举报
32
这部电影最终能顺利上映,堪称一次奇迹。
33
据悉,今年日本外务省临时追加了8146亿日元预算,专门用于打击所谓“反日信息传播”。在此背景下,多部涉及近代史题材的国产影片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阻力。
34
《731》原定于今年7月公映,所有宣发流程已完成,却在临近档期时突然从各大影院排片系统中消失。
35
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因极可能是来自东京方向的大规模网络举报行动——数以百万计的投诉信息集中涌向监管部门,指控该片“血腥暴力”、“煽动民族仇恨”。
36
另一部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则因提前一天上映,打乱了某些势力的应对节奏。
37
更为离奇的是,在其正式上映的次日,全网突然涌现大量格式统一、评分极低的负面评论,疑似有组织操控舆论。
38
这样的操作显得既拙劣又可笑,反而暴露了某些人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39
要知道,《东极岛》并未展现过多血腥场面,真正让他们坐立难安的,从来不是影像尺度,而是真相本身。
40
看看日本某些势力面对历史时的表现吧。
41
右翼团体长期致力于美化侵略历史,甚至将教科书中关于731部队的表述篡改为“防疫给水部队”,试图将其包装成一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
42
结果导致超过九成的日本青少年对这段血腥过往一无所知。
43
当被问及东京大学是否有教授参与过人体实验项目时,校方竟公开否认存在“组织关联”。
44
可事实无法抹去:731部队留下的《留守名簿》中,清楚记载着329名军医的真实姓名。
45
其中不少人战后重返学术界,成为医学领域的权威人物。这般“辉煌成就”,你们真的忍心遗忘吗?
46
恶行不会因为选择沉默而自动消失,也不会因篡改教材而从未发生。
47
如今,《731》在国家主流媒体的支持下成功登陆大银幕,不少日本青年也主动参与了首映观影。
48
一位日本高中生在观看后坦言,他此前从未听说过这些事情,内心充满羞愧,并向中国及其他受害国家郑重道歉。
49
而当日本政府意识到这段历史再也无法遮掩时,反应更是荒诞至极。
50
防卫大臣中谷元虽承认相关档案属实,却仍狡辩称“无法确认整体背景”,企图模糊责任边界。
51
更讽刺的是,就在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当天,多名政府高官集体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供奉的甲级战犯。
52
这种行为又能改变什么?
53
越来越多的日本网民开始发声,呼吁《731》在日本本土上映,希望本国年轻人也能了解那段被权力刻意隐藏的历史。
54
未来,铭记这段历史的将不只是中国人,还将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加入见证者的行列。历史永远不会终结,真相终将穿透迷雾。
55
首映礼上,导演赵林山泣不成声:“一定要在哈尔滨首映,这是告慰,是祭奠,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责任!”
56
他耗时整整十一年打磨这部作品,目的绝非博取同情或渲染苦难。
57
正如影片历史顾问金成民所言:我们要做的,是把“反人类罪行”从冷冰冰的文字变成可以感知的疼痛,让它真正刺入人心。
58
如今,日本右翼只能躲在角落里指责电影“辱日”,却不敢公开质疑内容的真实性。
59
因为每一个被认为“过于残酷”的镜头,都能在日本防卫省保存的原始档案中找到对应的记录与佐证。
60
结语
61
再震撼的影像,也无法还原那段历史万分之一的残酷。
62
那些在电影院里捂住眼睛的观众,不是胆怯,而是心中尚存良知。
63
那些愿意用十一年光阴执着拍摄这部电影的人,不是偏执,而是肩负起了记忆的使命。
64
而那些忙着删除资料、修改课本、发动举报的人,才是真正背负罪责、不敢直面过去的一群。
65
731罪证陈列馆内有一句话令人深思:历史不容置疑,真相必须铭记。
66
当我们坐在影院中为那些素不相识的受害者流泪时,其实是在守护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观。
67
倘若连正视罪恶的勇气都没有,所谓的和平不过是建立在虚假记忆之上的幻象。这部电影,正是这个时代最不可或缺的精神清醒剂。
68
信息来源:
69
70
71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