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有时候确实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理想净土,孩子到了学校可能会存在奢靡的攀比之风,也可能会出现小团体的排挤或不公平对待
一旦孩子回家告诉你“妈妈,我在学校被孤立了”,或者说:“妈妈,我在学校被欺负了”,家长就应该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措施
小区里有个男孩,看起来肥头大耳,在同龄男孩中算是体重比较厚实的了,可这个男孩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居然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可怜
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面打工的原因,男孩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妈妈的城市小住一段时间
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这个暑假男孩说什么也不回家读书了
妈妈几番开导下才弄清楚,原来男孩在班上经常受到排挤,班上有个经常霸凌人的孩子,也总是对他说:“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让全班同学都不跟你玩”
男孩呢,恰恰就吃这一套,生怕班上其他同学也跟着孤立他,每天都会主动上交自己的早点零花钱,对班上那个霸凌者也是言听计从
妈妈刚开始听到这些话,只是象征性地联系了那个孩子的家长,还有班主任做好社交关系的调节
可结果呢,开学仅仅只有两周时间,儿子在昨天居然被人骑在身下打了一顿
当时,还是班主任打电话通知妈妈,妈妈才知道儿子在学校受到了如此大的委屈
尽管很生气,可为了儿子在学校能更好地和同学相处,她连夜赶回家,打算请那些霸凌人的孩子吃一顿汉堡,意思是希望通过“讨好”的友善方式让儿子得到庇佑
我劝妈妈“那些孩子就是被惯坏的,如果你这次讨好,以后也许次次都需要讨好,一旦有一次没讨好,也许就会想办法找事了”
可妈妈却告诉我:
“主要是担心儿子会遭到报复,那些学生的父母管不了,老师也是只能在学校范围内起到监护的责任,如果事情闹大了,孩子出了学校门就被欺负得更厉害怎么办,反正孩子也就六年级的一个学期了,到了初中就会重新分班,为了儿子的健康和安全,忍气吞声一年也不是不可以的”
讲真的,我特别能理解妈妈保护儿子的心情,但校园霸凌这件事,并不是离开这个学校,新的学校就能避免了
如果当前学校的霸凌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父母是可以用友善的方式去确保孩子的安危,可不管孩子身处何时何地,教会孩子“被讨厌的勇气”还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以下几个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让孩子在“被讨厌的勇气”下,让那些喜欢霸凌者自觉无趣地打消欺负人的想法:
01
当对方说“不听我的,不跟你玩了”时
那就告诉孩子:“刚好,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找你玩”
有人说:
“你不伤害别人,那是你自身的教养,可如果你缺少了被别人欺负的气场,那被人欺负的时候可就没人站出来护你周全了,爸爸妈妈的保护也只限于能看得见你的小小圈子,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那对方就可能会坏到肆无忌惮”
是呀,我们希望孩子善良,可善良中必须是要带一些锋芒,只有自己能为自己保驾护航了,到外面才不会随便被欺负伤害
认识的一位妈妈就是如此,她在女儿告诉她:“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班上新转来的那个女生,总是让我什么事都听她的,不然就说不跟我玩了”时,直接告诉孩子:“不玩就不玩,刚好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找你玩”
随后,她还特意打听清楚那个女孩所在的位置、和经常活动的地方,故意把女儿和新交的朋友带到对方跟前晃悠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女儿交友的自信心,她甚至化身成一个小迷妹跟班,不停地在女儿身后提供精神价值说:
“哇,宝贝也太厉害了,可以教教我吗”
“你好温柔,性格也好好呀,难怪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跟你玩”
“别怕,妈妈和这些小朋友都是你的忠实粉丝,即便是你身上有什么缺点,我们还是很喜欢你的”
果然,在妈妈不断的精神鼓舞,还有身边小朋友从不缺席的热闹和友谊填补下,女儿很快就忘记了不愉快的事情
再次面对班上女孩的威胁时,她也能很从容自然地说出“好呀,慢走不送”的话
看吧,教会孩子“被讨厌的勇气”这件事,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拥有足够自信的筹码,哪怕孩子当前并没有什么朋友,也能坚信“只要自己愿意,就能马上有新朋友”的勇敢毅力
一旦孩子拥有这一点,心态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特别是面对他人威胁和挑衅时就不会表现出太过在意的把柄可捏
02
当对方说:“信不信,我让所有人都讨厌你”
那就告诉孩子:“如果真有那么厉害,还用得着和你浪费口舌吗”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情,在小朋友的世界里就如天一般大,甚至还可能会成为童年阴影一直伴随着成长
特别是孩子对世界还没有建立健全认知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社交的伤害,还有一些还会从被霸凌者慢慢成为那个欺负别人的霸凌者
和邻居聊天的时候,就聊些了邻居那5岁的女儿,已经读幼儿园大班了,还是会在学校被同学“威胁”不跟她玩,甚至还扬言说让全班的同学都不跟着一起讨厌她
女孩本身就是家里面的独生女,平时也没有可以来往的伙伴朋友,以至于她在学校会格外珍惜那些跟她一起玩儿的同学
可面对同学一而再再而三的威胁,女孩也渐渐出现了心理阴影,好多次到幼儿园门口,突然又吵着闹着不去幼儿园了
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和邻居都以为“小朋友之间的小打小闹,不需要过多地参与,没准吵着闹着又凑到一起玩去了”
但看着女儿状态一天不如一天,邻居这个当妈妈的,自然也开始了老母亲的焦虑与心疼了
为了让女儿重拾信心,做一个勤于交朋友的乐观心理,邻居也试了很多办法,奈何孩子自己不愿意勇敢起来,每次一说起交朋友时都下意识地往后躲,嘴里甚至还说出“反正最后都会不跟我玩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交朋友”的话
对于这番心理,兰妈认为根源还是在于最初社交的心理阴影上
因此,当兰妈得知女孩曾经被同学威胁说“信不信,我让所有人都讨厌你”的话时,兰妈当时就对女孩说:
“她吹牛,如果她真的能厉害到让所有人都讨厌你,干嘛还在那里和你浪费口舌呢?不过是故意吓唬你的,不相信的话,你第二天去让她表演一番,看看能不能让大家都讨厌你就知道了”
果然,当女孩第二天去找那个同学,也按照我的话照着说时,女孩当天放学回家就哼着“好日子”的歌谣,整个人看起来心情也好极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拥有“被讨厌勇气”的主要原因
只要孩子正面去和挫折对抗了,在真正克服心魔那一刻,对别人的威胁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在意程度,别人若想再通过语言刺激地起到打击和威胁的作用,肯定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03
当对方说:“你不能跟xx玩,否则我们就绝交”
那就告诉孩子:“哎呀,你这个朋友是嫉妒你人缘好呢”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一段相处起来让人感到轻松和舒服的关系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来自朋友施压和威胁的话,那这个人多半就没有真正把你家娃当朋友看
女儿最近有些闷闷不乐,我问她为什么,她却偷偷地告诉我说:“妈妈,和我经常一起回家的那个朋友,不让我跟另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一起玩,还威胁我说,如果再和那个同学玩,她就再也不跟我一起回家,以后也不会给我带漫画书了”
说到最后,女儿还一脸落寞地说:“可是,我不想一个人回家,我也真的好喜欢那个朋友,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就不能都当成朋友一起玩呢”
听完女儿的话,我瞬间明白了大概
我向她分析说:“对你说威胁话的那个朋友,是不是跟你的另一个朋友有过节,最近是不是还发生了一些矛盾呢”
女儿点点头,还特意强调说:“这个朋友,每次只要是她不喜欢的人,就要让我跟着她一起去针对别人,如果我不照做,她就生气,然后还让别人也不跟我玩了”
事情到这里,兰妈更加确信了威胁背后的灾难化思维: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必须干什么,否则就不是好朋友
很明显,如果孩子继续跟这样思想的同学做朋友,那结果就会慢慢被同质化,要么是成为受人摆布的软弱对象,要么就是跟着坏同学一起成为霸凌别人的人
不想孩子受到毒友谊的精神控制,那么家长在发现孩子被人威胁要做某某事,或者一起去针对某某同学时,一定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告诉孩子:“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心意走,你喜欢谁就跟谁做朋友,前提是这个朋友也是和你一样的心意相通,如果对方只是不断向你索取和威胁,那单方面的付出就是傻瓜,不断被消耗能量的友谊,不要也罢”
•也要告诉孩子:“如果某个朋友威胁你不能跟某某一起玩,千万不要觉得是你的错,对方之所以威胁你,有一半是他们自己的私心,想让你跟他成为同一类人,有一半也是因为嫉妒你的人缘好,不希望你的风头盖过了他,总之不管是哪一类,都并非良友,也不值得我们一而再地让步讨好”
如此,只要孩子能分得清是非黑白,懂得什么是真假友谊,也懂得什么是合不合适的,在为人社交方面就不会轻易被霸凌欺负了
那么,关于教会孩子拥有“被排挤的勇气”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