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红砖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依稀可辨,国营副食店门前的木质柜台磨得发亮,街角那家开了三十年的老式理发店里,铁质理发椅还在吱呀转动......走进沈阳9路18街这片老城区,仿佛一脚踏入了时光隧道,外面的世界飞速发展,这里却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北市井风貌。
清晨六点,第三粮店的铁门准时发出熟悉的哐当声。戴着套袖的售货员王大姐像过去三十年间每一天那样,用木铲把新到的面粉装进柜台玻璃罐。"现在都用手机支付了,可我这儿还是习惯用算盘。"她身后的墙上,粮油定量供应时期的价目表还静静地挂着,成了最生动的历史展板。
胡同深处的工人文化宫前,几个老人正围坐在石凳上下象棋。褪色的横幅上"1992年度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字样在风中轻轻摆动。七十岁的李师傅指着二楼窗户:"那儿以前是工会图书室,我们年轻时都抢着看《大众电影》,现在孩子们都不来喽。"他的话音未落,隔壁收音机里传出了单田芳的评书《三侠剑》,沙哑的声音在巷子里悠悠回荡。
最令人称奇的是街口的"时光小卖部"。玻璃柜台里整齐码着已经绝版的大白兔奶糖、北冰洋汽水和铁皮青蛙玩具,柜台上的老旧电视机正放着《渴望》。店主小张是"90后",他花了五年时间从各地淘来这些老物件:"这条街就像个活体博物馆,我想让年轻人也能触摸到父母那辈的记忆。"
当夜幕降临,老式路灯亮起昏黄的光,整条街道更显得宁静悠远。窗格里透出的电视蓝光与晾衣绳上飘动的衬衣,勾勒出最质朴的生活图景。附近的摩天大楼流光溢彩,而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永远停驻在那些热气腾腾的旧时光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