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的校园里,耿春山的名字与“智慧”“责任”“热爱”紧密相连。从教30载,其中有27年坚守在初三教学一线。他以无私奉献的姿态、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卓有成效的实践,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耿春山不仅是学生眼中“把物理现象变成段子”的高手,更是同事心中攻克物理教学难关的科研先锋。2022年,耿春山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在教书、育人、科研三大领域深耕不辍、硕果累累的最好褒奖。
教师名片
耿春山
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物理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连续9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主持和参与市、区级课题多项,多篇论文获国家、市级、区级各类奖项。辅导学生参加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无线电比赛、科技创新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教育感悟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教师要在慢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和方法。教师要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要唤醒沉睡的种子,而非雕刻统一的模型。教师要用智慧和爱让教育成为“点燃火焰”的事业。
匠心独运
物理课堂焕发新活力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30年的物理教学生涯,耿春山从未停止过对教学艺术的探索与精进。他很清楚物理学科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便以一颗匠心,将艰深的知识加以转化,变得生动可感、趣味盎然。
大学刚毕业时,耿春山被分配到位于怀柔区北部的碾子中学任教。面对山区学校实验器材匮乏的现状,耿春山就利用身边物品替代或自制简易教具:用小杆秤讲解杠杆原理;用加热后扣上乒乓球的矿泉水瓶,演示大气压强的作用;用常见的棋子,阐释惯性原理……“用这些教具讲解物理现象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耿春山说。
为了让物理规律“活”起来,耿春山还动手制作了有趣的实验装置,开发了生动的教学课件。课堂上,他善于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鼓励师生对话、生生讨论,敏锐捕捉并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耿春山坚持不拖堂、不挤占其他课程时间、不多占学生课余时间的“减负增效”理念,不仅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课,而且考试成绩也很优秀。
耿春山的幽默、尽责与严格给学生李卓远留下了深刻印象:“耿老师每次讲到重难点时,常以笑话吸引大家注意,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减少失误。同时,他对作业或试卷中哪怕是细微的错误也绝不放过,要求我们必须彻底剖析错误的根源,避免重蹈覆辙。”
在徒弟张春东的眼中,耿春山的课堂堪称“知识的盛宴,心灵的洗礼”:课堂导入如清溪潺潺,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探究之境;知识脉络清晰如明珠串联,逻辑严谨又熠熠生辉。“耿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点石成金的魔法棒——当他讲解难题或易错点时,一个适时而幽默的小笑话瞬间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让关键点在轻松的笑声中被深刻铭记;在需要精准剖析时,他的叙述又直截了当、推理清晰,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课堂上的耿春山在语言表达上力求精准和易懂,对于练习题则精心设计挑战梯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他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两次获评怀柔区教育先进工作者,三次荣膺市级骨干教师。此外,怀柔区教学质量标兵、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耿春山于2013年7月获评高级职称,成为当时怀柔五中最年轻的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相伴前行
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
遵循“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这一理念,耿春山除了对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细微错误坚决不放过之外,更愿意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引导学生成长。
常年奋战在毕业班,耿春山的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一年中考冲刺的关键阶段,他因感染发起了高烧,左脚肿胀疼痛,无法着地。诊断后,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放心不下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便利用没课的时间去医院输液。输完液后,他又拄着拐杖爬到五楼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一直坚持到中考结束。一句“孩子们在等我,躺不住”的朴素话语,化作最深沉的力量,不仅深深触动了学生,更激发出他们的斗志。那一年,该班取得了初三以来最好的物理成绩。
耿春山的育人艺术,更在于他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爱。面对学生因拖延引发的班级矛盾,他没有简单说教或批评,而是首先俯身倾听“小拖延”们内心的困扰,理解他们的困境。随后,一场精心设计的“包容与成长”主题班会应运而生。班会课上,耿春山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会包容别人的不完美,因为我们也是不完美的人;但我们还要学会反思别人的不完美,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这些话不仅是道理,也化作了行动。耿春山建议学生们在实验课、体育课、英语听力课后乃至放学时,全班同学集结完毕再统一行动。日复一日的等待与无声的陪伴,让那些有拖延习惯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期待,责任感悄然萌发,效率也逐渐提高。
多年来,耿春山所教的不少学生受他影响,在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教师岗位,活跃在北京市各区中小学教学一线,他们常年保持着联系。“耿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知识,更教我们做人、看世界。毕业这么多年,工作上的挑战、生活中的烦恼,我还是习惯找他聊聊,他总能一针见血,又让人心里暖乎乎的。在我们心里,耿老师早就不只是老师了,更像是一位可以完全信赖、掏心窝子的长辈,是我们永远的贴心人。”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科学教师穆伟说。
科研赋能
以课题研究直击教学难题
要高效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教学难题,离不开科研的支持,耿春山深知这个道理。2021年,耿春山入选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明确了“提升教育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的目标后,他更加坚定了“科研必为教学服务”的主攻方向。
课题研究从课堂痛点切入。耿春山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及试题失分数据分析,发现实验设计题是学生丢分的关键,根源在于教学中重结果、轻设计的思维。于是,他将研究课题进一步细化为“提升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学校物理教研组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团队成员利用休息时间查阅文献,协同设计实践课例。彭兴君、王国富、张春东等老师的校、区级研究课成为课题落地的试验田。
在近两年的研究周期内,耿春山带着团队成员坚持每学期进行课例/案例研究,循环实践“前测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后测检验效果—再修正完善”的模式,最终凝练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耿春山也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理论结晶,撰写了两篇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除此之外,耿春山还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一、二、三等奖。这些论文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他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此外,耿春山早在2013年就带领团队教师开发了校本选修课程“奇妙物理”,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该课程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为指导,以制作和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耿春山还先后主持了1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并参与了3个市级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研究,他与同事们深入聚焦高效物理课堂、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有力推动了学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自身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耿春山通过区级公开课的形式进行高水平的课堂示范和课后研讨,引领区域内一批初中物理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长。不仅如此,他还为九渡河中学、庙城学校、张各长中学、汤河口中学等多所学校做物理教学专题讲座,获得听课教师的广泛认可。
三尺讲台三十年。耿春山,这位怀柔教育沃土上的耕耘者,用教育者的智慧与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刻下了不平凡的教育“年轮”。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邓丽
编辑:张秋颖
校对:杨旭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