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表示,她与特朗普商讨了加强共同努力,通过额外措施加大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
几个小时后,冯德莱恩作出一则看似简单的公开声明,:“欧盟将提议加快淘汰从俄罗斯进口的所有化石燃料。”
本计划在2028年之前取消的事情,为什么会提前呢?
冯德莱恩的新表态延续了欧盟一贯的紧跟西方阵营、对俄罗斯不断施压的立场,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能源收入仍在悄然支撑俄罗斯的军事经济,欧盟必须通过切断化石燃料贸易进一步削弱对方能力。
但这一步并不是突然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正确”之举,推动欧盟快速“去俄化”的提议背后,还夹杂了来自美国的明确压力。
特朗普在与冯德莱恩通话中据称明确提出,欧盟必须加速减少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并与美国在制裁俄罗斯的步调上保持一致。
对于冯德莱恩来说,这通电话的意义远远超出正常工作对接,长期以来,欧洲在能源安全问题上依赖俄罗斯,导致对美政策相对被动,而这也给了特朗普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通过推动对俄制裁建立能源主导地位,还能让美国向欧洲能源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显得顺理成章。
从2021年到2023年,欧洲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比例几乎翻了一倍,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液化天然气占欧盟进口总量已接近50%,看似是对俄能源依赖的减少,但实际上是欧洲对美能源依赖的大幅增加。
可如果不迎合美国的要求,跨大西洋关系或许会再度紧张;而如果全面推进制裁,整个欧盟的内部问题也将一触即发,对于这个方案,她不仅是在和特朗普进行对话,同时也在赌自己的政治资本。
尽管从欧盟层面统一发声,冯德莱恩的提议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阻力,这种阻力来自于欧洲内部各成员国对能源政策的高度不一致。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它们仍然深度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尤其是通过“德鲁日巴”输油管道供应的石油和天然气。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明确表示会反对任何新的针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尤其是那些会对民用核能和现有供应协议造成影响的举措,匈牙利的电力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核材料的进口,这是他们的现实利益,不能轻易舍弃。
斯洛伐克则因为自身作为内陆国家的地理劣势,无法以液化天然气的形式填补天然气供应缺口,更无法仿效德国和法国通过海运进口能源的方式,这种区别让他们更难接受彻底摆脱俄罗斯供应链的说法。
德国和法国虽然在形式上支持冯德莱恩的提议,但自身的能源转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德国近年来快速减少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国内企业则因高昂的能源成本叫苦不迭。
从化工到制造业,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正在迫使一些企业将生产业务转移到美国或东南亚等能源价格更低的地方。
这种“产业外移”的趋势,不仅让德国经济看起来缺乏韧性,也让当地居民对于“全面封锁俄罗斯能源”这一政策心存疑虑。
能源价格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俄乌之间的输气协议在2025年到期后,天然气价格的基准指数(如荷兰TTF价格)出现了显著攀升。
取暖费和电费骤然大涨,让欧洲家庭的生活成本显著增加,法国和德国等地,已经出现了要求政府“减轻负担”的小型抗议活动。
从数据上看,美国显然是俄罗斯能源遭封锁之后最直接的受益者,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液化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不到25%,如今则已接近50%。
仅在2023年,欧洲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单月交易量就数次刷新历史纪录。特朗普政府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能源话语权,这种结构性变化,也让欧洲在能源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性持续加剧。
俄罗斯自然没有坐以待毙,在西方提出制裁措施后,俄罗斯迅速调整战略,将能源出口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
如今,中国和印度已经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甚至推动了整个能源物流网络的区域性重建,通过远东地区的港口和铁路网络,俄罗斯正在打造面向亚洲多个国家的能源输送“供应生命线”。
这一系列行动,让俄罗斯逐步适应并绕开了传统的欧洲市场,尽管出口收入有所下降,但新的市场也稳定了它的长远战略,当西方制裁全面落地时,俄罗斯的亚太市场转型已经初步成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