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波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在华沙如约而至。会场内外的气氛紧凑又热烈,成果清单一项接着一项,尤其是中方放宽关键矿产和两用物项出口的决定,让外界眼前一亮。更巧的是,“中欧班列”也在此刻成为共识焦点,一南一北的线路呼啸向前。
要说这次合作对波兰最实在的好处,那肯定是关键矿产的供应闸门被打开了。像锂、钴、稀土这些看着不起眼的东西,现在在欧洲可是最紧缺的 “工业粮食”。
欧盟去年刚通过个《关键原材料法案》,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到 2030 年本土开采量得达到需求的 10%。可实际情况呢?欧洲 80% 的稀土加工都得靠中国,就连法国军工企业的雷达系统,离了中国的材料都玩不转。
波兰早就想搞个欧洲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可没这些关键矿产,建再多工厂也只能当摆设。
现在不一样了。按中波谈好的协议,中方会简化稀土这些东西的出口许可流程,波兰的电池工厂总算能拿到稳定的原料了。
这意味着波兰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在欧洲市场上能直接跟德国、法国的产品拼价格。
更让波兰人兴奋的是,这些矿产不光能满足自家工厂,还能当成跟欧盟讨价还价的筹码。欧盟刚公布的 47 个战略项目里,法国占了 8 个锂矿项目,德国也抢了不少加工的活儿,以前波兰一直没什么话语权。
现在有了中国的资源支持,波兰在欧洲新能源产业链里的分量一下子重了
除了矿产,中欧班列这次升级也特别关键,直接让波兰在欧洲物流圈里的地位往上窜了一大截。2024 年中欧班列开了 1.9 万列,运了 207 万标箱的货,比前一年多了 10%。
这些跑在欧亚大陆上的 “钢铁驼队”,早就把波兰的马拉舍维奇站变成欧洲最忙的物流枢纽之一了。按新协议,中波会一起提升铁路、海运、航空货运的配合效率,以后会有更多列车从中国直接开到波兰,再分送到欧洲其他地方。
对波兰企业来说,这可不是简单的运货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运输稳定了,他们敢接更大的订单了 —— 今年上半年,波兰卖给德国的汽车电池配件,比去年同期多了 27%,这里面不少原料都是从中国来的。
这种变化正悄悄改着欧洲产业链的布局。以前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汽车工厂,更愿意从本地或者东欧其他国家买配件,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把部分生产线搬到波兰,就为了离中欧班列的物流点近点。
波兰经济部统计过,2025 年上半年已经有 12 家外资电池企业在波兰建厂,其中一半明说就是看中了中波班列的运输优势。
这边波兰高兴坏了,那边欧盟的脸色可就不好看了。布鲁塞尔那些欧盟官员,嘴上说着 “尊重成员国的双边合作”,心里头早就跟打翻了调料罐似的,不是滋味。
欧盟委员会之前费了老大劲推《关键原材料法案》,想靠集体行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目标是到 2030 年从单一国家进口的比例不超过 65%。
可波兰这波合作,相当于在欧盟的统一战线上撕开了个口子 —— 其他成员国还在为本土开采权吵来吵去的时候,波兰已经通过中国拿到稳定供应了。
这里面法国的不满最明显。作为欧盟战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法国本来指望靠 8 个锂矿项目,在欧洲新能源产业链里当老大。现在波兰突然有了中国的矿产支持,平白多了个强力对手。
德国企业有所顾虑,怕波兰抢走原本该是德国的电池生产订单 —— 毕竟原材料成本低了,波兰的产品在价格上就有优势了。
更深的矛盾其实是欧盟的集体政策和成员国自己的利益拧巴了。波兰一直是欧盟预算里拿好处最多的国家之一,2014 到 2020 年拿了 821 亿欧元的凝聚基金。
可在关键矿产这种关乎战略的领域,波兰绕过欧盟单独跟中国合作,让布鲁塞尔的协调工作难了不少。
这场没硝烟的资源较量,其实才刚开头。波兰代表团在华沙举着合作文件的时候,他们心里清楚,这不光是份贸易协议,更是能改变欧洲力量平衡的筹码。
对欧盟来说,怎么应对这种 “先顾着自己双边合作,再考虑集体行动” 的情况,未来几年都是个大难题。
而那列从中国往波兰开的班列,装的不只是矿产和货物,里面还藏着能让全球产业链变样的门道。
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波兰共和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共同文件
听风看岚:波兰突然关闭边境,90%中欧班列停摆,中国外长亲自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