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刚说的话怎么又忘了?”“妈,咱家在哪栋楼来着?”这些令人揪心的追问,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日常。更可怕的是一组数据:复旦大学研究显示,过去三十年中国痴呆患者从约400万激增到1700万,患病负担暴涨300%,年增长率0.68%远超全球0.06%的平均水平。
提到痴呆预防,很多人都听过《柳叶刀》提出的14大风险因素,涵盖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常见问题。但中山大学2024年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对中国人而言,有3个更隐蔽的“杀手”正在悄悄侵蚀大脑,其危害甚至被严重低估。
![]()
一、别只盯着烟酒血压!这3个“隐形杀手”才是中国人的主要威胁
1. 血液里的“毒素”:高同型半胱氨酸
这是中山大学朱惠莲教授课题组重点揭示的风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是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会被身体快速转化,但饮食失衡、熬夜等习惯会让它在血液中堆积。
当它水平升高时,会激活大脑中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细胞“烧焦死亡”,直接损伤记忆中枢。更关键的是,这种损伤早期毫无察觉,等出现记忆力减退时,大脑已经发生不可逆改变。临床数据显示,它已成为老年痴呆可改变的重要风险因素。
2. 被忽视的“情绪病”:长期抑郁
很多人以为抑郁只是“心理问题”,却不知它是痴呆的“温床”。北京回龙观医院王绍礼主任医师指出,抑郁发作会导致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症状,老年患者尤其容易被误诊为痴呆。
长期抑郁会让大脑处于持续应激状态,皮质醇分泌过量,慢慢“溶解”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研究发现,有抑郁病史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且抑郁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3. 吃出来的“隐患”:甲基供体缺乏
这是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直接相关的饮食问题。中山大学研究发现,甜菜碱等甲基供体不足,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无法被正常代谢。而甜菜碱广泛存在于藜麦、甜菜、菠菜等食物中,恰恰是很多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
现代人偏爱精米白面,少吃粗粮蔬菜,导致甲基供体摄入不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已将甜菜碱纳入膳食成分并制定建议值,足见其对大脑健康的重要性。
二、比吃药更管用!4步“护脑方案”,从30岁就要开始
1. 补对“护脑营养素”,降住有害物
• 多吃甲基供体食物:每天摄入足量甜菜、菠菜、藜麦或适量虾仁,帮助代谢同型半胱氨酸。
• 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能协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适当吃些瘦肉、鸡蛋、绿叶菜。
2. 给情绪“排毒”,守住大脑防线
• 每天10分钟“放空时间”: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皮质醇损伤大脑。
• 及时干预坏情绪:若连续2周以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务必就医排查抑郁,这是预防认知衰退的关键。
3. 做“大脑有氧运动”,保持神经活跃
• 日常多做“记忆训练”:记购物清单、学新技能(如广场舞、乐器),让大脑持续“工作”。
• 每周3次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脑部供血,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4. 定期筛查,抓住逆转时机
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年查2项指标:
•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时发现代谢异常;
•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早期识别认知障碍迹象。
三、出现这3种信号,立刻就医!
痴呆不是突然发生的,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大脑在求救:
1. 反复问相同问题,刚说的话转头就忘;
2. 熟悉的路找不到家,常用物品放错地方;
3. 情绪突然大变,从开朗变沉默抑郁。
中国1700万痴呆患者的数据警示我们,预防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事。比起纠结烟酒这些“老问题”,不如先管好血液里的同型半胱氨酸、调好情绪、吃对蔬菜。从今天起做好这3件事,就是给大脑最好的“保险”。
#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奕健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