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权,这一刻,他已经等待了整整八十年。
这一次,古特雷斯真动格了。
就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前夕,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公开向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宣战”,要求改革已持续80年的权力架构,直接挑战中美俄英法的一票否决权。
突然的举动,显然古特雷斯这一次态度强硬。
实际纵览联合国安理会最近几年的表现,堪称“瘫痪的国际政治中心”。在俄乌冲突中,每次涉及谴责或制裁俄罗斯的动议,俄方代表几乎都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否决权。
即使有十几个国家赞成,只要俄罗斯说“不”,整个决议就无法通过。结果全世界眼睁睁看着战火在乌克兰蔓延,而安理会除了开会吵架,根本拿不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巴以冲突更是暴露了安理会的无能。阿拉伯国家提出停火决议,美国立马投否决票;换成美国起草的强调以色列“自卫权”的决议,其他国家又会投反对票。
而英法提出的改革方案核心在于在发生大规模暴行、人道主义灾难,好比种族灭绝、战争罪行或大规模平民伤亡时,五常不应该轻易动用否决权。
可以说来来回回的搞,真正能达成的共识少之又少,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而英法提出的特殊机制,表示如果非要行使否决权,该国必须向国际社会证明其正当性。这方案看似温和,实则直戳五常的特权要害。
既然有改革的念头,自然就要落到实际,然而安理会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五常自己不松口。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修改安理会制度,不光要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同意,还必须得到五常的同意。
换句话说,只要五常里有一个不同意,就别想动。
且这一票否决权对五常来说就是护身符。有了它,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自己永远都有最后的决定权。
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肯定不愿意轻易放弃。中国虽然用否决权的次数很少,但从原则上讲,也不会赞成削弱这个权力。
不过这改革真能推动吗?实际上历史上有三次事件让五常罕见地团结一致投下否决票,但也同时彻底暴露了五常国家最核心的底线:谁动我的特权,我就砸谁的场子。
第一次是1991年苏联刚解体时,印度、巴西等国提议废除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结果五常出奇一致——全部否决。紧跟是在2017年,联合国以122票赞成通过了《禁止核武器条约》,要求五常彻底弃核。五常直接全票否决。
第三次是在2020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联大提出“取消常任理事国,轮流坐庄”,五常再次集体否决。
可以说一票否决权不只是制度安排,更是大国间相互制衡的核心工具。
从历史经验来看,哪怕是在冷战时期,美苏对立最严重的时候,安理会仍然能勉强维持运作,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一票否决这个“底牌”让大国不至于彻底撕破脸。
但也是因为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保住了世界的基本稳定,虽然有时显得效率低,但总比没有平台来得好。
而如果一票否决被取消,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在联合国里,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数量远多于中俄,这对中俄来说,几乎就是被“架空”。
只得说如今的国际格局变化确实在发生,比如非盟加入G20。但这些变化都是在五常默许范围内进行的。
另外许多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日本、德国等都在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而联合国成员国已从1945年的51个扩展到现在的193个,安理会架构却80年不变,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但要是想真的改革,怕是并非容易。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秘书长并不具备修改游戏规则的权力。只得说改革之路注定艰难。2025年7月,古特雷斯首次提出废除一票否决权,俄罗斯立即一票否决。
如今联合国成立80周年或许不会见证否决权的废除,但国际社会改革安理会的呼声已经无法被忽视,如今的联合国这不再是会不会改革的问题,而是何时、如何改革的问题。
“改革毕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古特雷斯已经起跑,但现在就看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否愿意跟上了。
参考资料:
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环球热点)——海外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