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凯
在三县交界的山东省宁阳县疏里村,有一句流传了40余年的话语——“我为全村值一夜、全村守护我一年”。这句朴素的村民共识,催生出独具特色的“义务传签”夜巡模式,让这里实现了“人人都是治安员、家家都有守夜人”的平安图景。
疏里村的“义务传签”并非偶然。作为典型的边界村,该村常年面临车流量大、人员往来复杂、校园安全及盗抢风险突出等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村两委便牵头组织村民开展夜间巡逻,在实践中逐步打磨出“义务传签”机制——以“签”为责,以“巡”为盾,将分散的村民力量凝聚成守护平安的合力。
“一户一人传签传责”是该模式的核心骨架。在村综治中心统筹下,全村以常住户、商铺、学校、企业为单元划分为3个网格,从每个网格18-65岁健康男性中确定值班人员,270户符合条件的常住户参与其中,形成“1名干部带班+3名村民(保安)轮值”的最小作战单元。为保障实效,治保主任年初制定《义务传签轮值表》,并根据人员变动动态调整;每半年还会开展法治教育、巡逻技能与调解培训,让夜巡人员“懂业务、能处置”。
“三定”巡查机制则让平安防线实现“全时全域无死角”。定时段上,村里因时调整:农忙时20:00至次日7:00巡逻3次,农闲时提前至18:00且增至4次,春节、汛期等非常时期更是全员上阵,整夜不间断巡防。定点位上,《义务传签点位图》将公共设施、街巷、学校、河道坑塘等关键区域逐个编号,巡一处“打钩”一处,杜绝遗漏。定职责上,3名人员外巡、1名坐班监控的分工明确:外巡人员穿戴反光背心、携带装备,落实“五查两问快处置”——查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矛盾纠纷、风险部位、安全隐患,问可疑人员姓名来由,现场处置邻里矛盾,紧急情况即时上报;坐班人员紧盯监控,发现疑点立即联动外巡,“人防+技防”的叠加让防控更高效。
长效机制的健全,让“义务传签”从“一时之举”变为“常态之为”。每天8时,夜值人员准时向综治中心交班交签,未处理事宜记入待办清单,由村两委专题研究解决;综治中心根据前夜巡查情况,梳理薄弱环节纳入下轮重点,实现“巡防—整改—提升”闭环;更将夜巡与信用积分、文明户评选挂钩:按时参与并报问题加1分,处置得力获好评加2分,积分可兑现权益、优先参评文明户,彻底激发村民“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积极性。
40余年坚守,成效斐然。疏里村获评泰安市文明村。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巡防人员的身影穿梭在街巷间,村民出门安心、在家放心。这枚小小的“义务签”,成了疏里村的“平安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