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混娱乐圈的,谁还没看过几出“时代姐妹花,永远不分家”的戏码?
可等真到了谁家房子塌了,能跑过来帮你捡两块砖头的,凤毛麟角。
所以,当李维嘉在节目上几乎是哽咽着说,是谢娜把他从那个深不见底的洞里拽出来时,我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感动,而是懵了。
这剧本……真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事儿的引爆点,就在《姐姐当家》那场饭局上。
灯光、美食、老友,气氛正好,谢娜冷不丁掏出手机,说要给大家听个宝贝。
一段十年前的录音,2015年,李维嘉喝大了之后发给她的语音,舌头都捋不直了,就一句核心思想:兄弟要是哪天挺不住了,你可得拉我一把。
一瞬间,李维嘉那个在镜头前永远挂着得体微笑的面具,碎了一地。
他后来才松口,那段从大众视野里消失的578天,他不是去“诗和远方”了,而是把自己关进了情绪的牢笼,诊断书上写着——中度抑郁。
严重到什么地步?
不敢照镜子,怕看见自己那张丧气的脸。
整个人就像个幽灵,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厨房晃到客厅,唯一的寄托是拿着块抹布,一遍遍地擦家具,好像要把心里的锈也一并擦掉。
578天,将近两年。
对一个靠脸和曝光度吃饭的艺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活埋。
那段时间,关于“李维嘉去哪了”的猜测,版本多到可以出本悬疑小说。
有人说他投资翻车血本无归,有人说他为情所伤遁入空门,传得有鼻子有眼。
可他呢?
社交媒体长草,经纪公司打着哈哈,整个人仿佛人间蒸发。
这时候,谢娜这个“马栏山坡姐”出手了。
很多人,包括我,以前总觉得她就是个开心果,疯疯癫癲,没啥心眼。
可她做的事,比很多“人情练达”的老江湖还靠谱。
她没说什么“你要坚强”之类的屁话,而是每天给他发语音。
今天讲个何老师的糗事,明天分享一下跳跳俏俏的涂鸦,有时候干脆就发一段自己跑调的歌声。
她就像个蛮不讲理的阳光贩子,非要撬开李维嘉那扇焊死的窗。
光动嘴皮子,在娱乐圈可不够。
谢娜直接把他拽到了自己的新节目,甚至有传闻说,为了给他争取这个机会,她不惜自降片酬去跟台里磨。
更离谱的是,她居然把李维嘉写了一半就放弃的书稿给扒拉了出来,整理好,直接对接了出版社。
这叫什么?
这简直就是“保姆式友情”的天花板了。
当然,肯定有人会嘀咕:是不是又在演啊?
为了新节目炒作呗,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更何况是利益捆绑的巨轮。
在如今这个连“真性情”都能当人设卖的时代,无私这玩意儿,听起来确实有点像天方夜谭。
但有些事,装不出来。
比如,十几年前谢娜刚进“快本”还是个愣头青,就因为她说吃不惯长沙的米粉,李维嘉能一连仨月每天换着花样给她带早餐。
还有那次,谢娜在《百变大咖秀》里模仿蛇精,被网友骂到自闭,李维嘉二话没说,扭头就去剃了个光头,陪她“从头再来”。
一次叫仗义,次次都这样,那就是本能了。
这俩人的关系,可能早就不只是同事了。
李维嘉管谢娜叫“安全网”,谢娜说李维嘉是她的“镜子”。
一个在你坠落时能兜住你,一个在你膨胀时能照醒你,绝了。
其实,李维嘉的这场“渡劫”,也把中年艺人的窘境血淋淋地扒开了。
那份报告里的数据冷得瘆人,40岁以上的主持人失业率高达35%。
市场永远追逐年轻的面孔,等你脸上的褶子藏不住了,你的梗观众笑不出来了,资本扭头就走,连声再见都懒得说。
李维嘉能爬上来,算是熬出了头。
他没硬撑着继续当那个嘻嘻哈哈的综艺咖,而是转身进了《时光信箱》,成了个听故事的人,把自己的伤疤变成了勋章。
更牛的是,他在“隐退”期间,还悄悄摸摸地考了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你看,真正的强者,都是在没人看见的地方,给自己缝补铠甲。
说到底,人生这场硬仗,谁没在哪个深夜emo过,觉得全世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
那一刻,你需要的可能真不是什么人生导师,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就是一个能在十年后,还记得你一句酒后胡话,并且愿意为你兑现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