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现在新鲜的榴莲从老挝万象出发,走中老铁路的国际货物快线,只要26个小时就能运到昆明。”
这速度,真的绝了!不愧是“中国速度”。
要知道,铁路还没通车前,东南亚的农产品想运到中国只能靠公路或者海运,顺利的话最少也要4天,万一碰上极端天气,路上折腾半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好了,运输时间再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通过中老铁路货运的进口榴莲超过15万吨,同比增长91%。
可以说,中老铁路的开通,让东南亚榴莲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直接开了挂,不少国家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偏偏有一个国家,靠对华出口榴莲一年狂赚近30亿美元后,为了从中赚取更多利润,便动起了种“毒榴莲”的歪心思。
结果呢?不仅大量榴莲烂在果园里,就连中国这个大客户也在逐渐失去。
这个国家就是越南。
2022年7月,越南拿到新鲜榴莲出口到中国的通行证。在此之前,泰国独占中国进口榴莲市场90%的份额。
然而,泰国由于天气原因,榴莲年产量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反观越南产量富足,四季都可以采摘,再加上越南运输时长比泰国短,价格方面也很有竞争力。
越南榴莲凭借各项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向中国出口49.3万吨的鲜榴莲。才一年时间,越南就拿到中国进口榴莲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越南果农们嗅到商机,纷纷下场种植榴莲。到了2024年,越南拥有1540000公顷的榴莲果园规模,年产量接近120万吨。
当地果农的野心的确带来显著的回报。去年前十个月,越南向中国输送70吨的榴莲,市场份额飙升至47%。
只用了2年时间,越南榴莲与泰国榴莲几乎“平起平坐”,出口总值更是从原来不到2亿美元,一路飙升到接近30亿美元,整整翻了14倍。
不得不说,越南人很有生意头脑。他们把九成的榴莲都送进中国市场,原本以为背靠中国这棵“摇钱树”,以后就能躺着赚钱。
可谁也没料到,越南榴莲因被检出镉含量过高,一下子丢失“躺赚”的机会。
去年12月,中国海关在入境的越南榴莲中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他们甚至为了让榴莲看起来更加有光泽,非法使用有害的工业染剂。
为了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中国直接暂停了越南十几家工厂和果园的出口资格。
除此之外,中国要求越南进口的榴莲必须附带合格的检测报告,而且还要实行100%的开箱查验。
然而,越南国内符合中国质检标准的机构只有几家,面对堆积如山的榴莲,他们根本应付不过来,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些即将出口的榴莲,腐烂在果园里发臭。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今年前一个季度,越南水果的外销额仅剩下1亿多美元,降幅高达75.5%。
昔日风光景象,越南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越南痛失中国这一大客户,想必此刻追悔莫及。但后悔没有用,如何补救、挽回丢失的信誉才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越南榴莲遭遇严重的出口危机,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召开食品安全会议。
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镉超标主要是因为果农使用大量化肥,才导致榴莲果肉出现安全隐患。
而榴莲表皮出现碱性嫩黄,是因为越南部分加工厂为了美化榴莲的外观,将未成熟的榴莲或运输过程中容易磕碰变色的果子浸泡在含有碱性嫩黄的溶液里。
长时间误食、接触这两个有害物质,容易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肾衰竭。
所以,这次榴莲事件算是触碰到中方的逆鳞。不光是榴莲,连辣椒、山竹、红毛丹这些农产品也接连被警告。越南往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这下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对此,越南农业农村部种植局和植物保护局共同商议,针对这次榴莲危机制定了长短期的应对方案:
短期内他们将重点改善土壤,通过使用石灰或能提高土壤pH值的改良剂,减少对镉的吸收力。同时,尝试种植芥菜等对镉具有吸附力的农作物。
而从长远来看,核心在于改变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的习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引导他们科学选肥、合理施肥,才是杜绝有害物质滋生的关键。
越南环球检测中心的总经理亨利提醒道,虽然碱性嫩黄不影响果肉品质,但气体挥发后,容易污染整批货物。
一旦查出,整个包装厂必须消毒,甚至重新建造厂房才能彻底根除危害。
另外,有机农业协会主席提议借鉴泰国的经验,学习对方如何规划种植区域、土壤检测、建立处罚机制等耕种模式。只有从根源上解决质量问题,才能破除当下的困境。
不得不说,此次危机事件,多方部门共同出谋划策,能够感受到越南在尽力弥补过失。
其实,只要农作物整改做到位,未来还是有希望重返中国市场的。
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能实现,眼下还是个未知数。
这次越南榴莲的“翻车”事件,泰国可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据了解,今年泰国榴莲总产量突破168万吨,较去年增长了三成。光是上半年,中国已经进口来自泰国超45万吨的榴莲,总价值预估有120亿元。
再加上越南国内因检测能力跟不上,市场份额一下子缩水,泰国趁机拿下中国85%的进口份额。
其实,泰国早在2003年就拿到了鲜榴莲出口中国的资格。经过二十余年的沉淀,泰国榴莲已经家喻户晓。
尽管越南榴莲的问世,给泰国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泰国作为榴莲产量的“老大哥”,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量始终稳居第一。
这份硬实力,也让泰国趁着越南此次的食品安全问题,顺势拿下了中国榴莲市场的大头。
不过眼下,除了进口市场被泰国牢牢主导,咱们国产榴莲也在悄悄蓄力。
今年,海南省已经有超过5万亩的榴莲果园,集中分布在三亚、乐东等地区,产量比去年增长了2倍。
海南某榴莲种植商表示:“今年榴莲产量实现显著增长,一方面是因为结果面积增加了4000亩左右;另一方面得益于单株产量明显提高,相比之前翻了快10倍。”
为了确保国产榴莲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中国农业农村部组织了好几批的专家团队,对品种选育、病虫防控、土壤改进等种植流程进行了严格的把控。
就拿改良土壤来说,专家为了平衡土壤的有机质和酸碱度,不惜用本地海杂鱼制成蛋白肥料,让榴莲也能“吃上海鲜”。
为了种出好榴莲,我们国内的农业专家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据悉,今年海南榴莲迎来了丰收期,果农预估能收获600吨,比去年翻了两倍还要多。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国产榴莲很快也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了。到那时候,我们对进口榴莲的依赖就没那么大了,也不用整天担心食品安全出问题了。
中国作为全球核心的榴莲消费市场,进口量每年都在猛增。我们一直很欢迎那些品质过硬、口感优秀的进口榴莲。
但如果有人想糊弄消费者、以次充好,甚至背地里走捷径,那我们也会毫不客气,坚决抵制。
食品安全是中国绝不动摇的底线。谁要是无视规则、触碰红线,那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断送自己的财路。
真正聪明、注重长期合作的国家和企业,都会把心思放在产品品质上,而不是总想着抄近道、搞小动作。
毕竟,只有诚信和质量,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信任。
参考资料:
1.国际果蔬报道《榴莲出口暴跌75%,越南公布镉污染原因,更多水果正收到警告》
2.南方周末《“在中国永远都不够卖”:东南亚“榴莲战”背后》
4.缅甸中文网《越南榴莲出口危机:中国市场份额遭蚕食,紧急出台三大拯救措施》
3.环球网《国产榴莲步入采摘尾季 “海南鲜品”展现市场韧性》
作者:卓卓
编辑: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