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享有盛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近日发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去年的第9位大幅跃升至第4位,是历来最高排名,亦为亚洲之冠,还压倒了香港的老对手新加坡。这份排名反映了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但却未反映香港能否令人才安居乐业。国际排名成绩固然可喜,但更要注意排名「没说甚么」,在香港人才吸力大好的情况下,但人才济济却与实际的就业需求脱节,大量高才、人才来港后无法找到工作,更难以在港长期生活,成为香港当下面临的现实考验。
该报告从「投资及发展」、「吸引力」和「就绪度」三个维度评估人才竞争力,香港在这三大领域均连续第二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绪度」及「投资及发展」的排名均上升一名,分别位列第三及第十二。三项指标中,「投资及发展」、「吸引力」都很有理解,「就绪度」(Readiness)是指经济体的人才库中技能及能力的供应充足度与需求匹配度,简单而言即是香港所需的人才,人才库里都供应充足。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这项排名的目标是衡量经济体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竞争力的比较,这代表了香港吸纳人才很强,但「留人才」则未必了。
根据劳福局最新《人力推算报告》,本地劳动力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约356万人,而这增幅远远不能满足各关键行业日益上升的需求。报告预测,到2028年香港的人才缺口将扩大至18万人,其中建筑、城市运营、医疗卫生、住宿餐饮、零售、旅游及政府大力支持的科技创新中心等行业将出现超过1万人的巨大人力资源缺口,「技术型工人」群体面临最为严峻的人才短缺,到2028年将占总体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不属于吸納「海外人才」的范围,却是人力资源上重要的元素质。
另一方面,今年首季大学生全职职位数量暴跌超过五成,相较于上年和疫情期间明显减少,如银行及金融类别的行业与上年同期比大跌52.4%。因此即使有这么多数量的人才储备,却无法与现实的就业需求匹配上,更无法解决现有的行业人才短缺问题。
究其原因,这种脱节体现在更深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上。首先,本地与外来人才的融合不畅。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52万宗申请,其中超过35万宗获批,同期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的人才超过23万人,但许多外来人才因语言、文化等差异而「水土不服」;其次,高生活成本加剧人才流失,瑞士宝盛集团发表《2025年全球财富及高端生活报告》显示,生活成本指数方面,在统计范围内的25个全球主要城市中,香港律师费用是当中最贵,住宅物业、汽车价格排名第2,精致餐饮排名第3,令年轻人才选择外流;同时当前员工薪酬期望增长 rate和实际增幅亦不符,进一步加剧不满。
因此,香港对于高端人才吸引力强,但由於极高的生活成本,他们却无法留下。「吸来了」,却很大机会像流水一样「流去了」,而留不住。香港人面对国际排名肯定时且应喜悦,但也要明白每个排名有其局限,只说明一个角度下的解答,人才政策既要「吸得来」,更要「拿得住」。长期在港工作、生活的人才,才是对香港长远价值最大化的人才,也是人才政策最应该照顾的一群人。
文:姚英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