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近10万美元的爱尔兰,是如今欧洲公认的“富国”,可在它的国土旁,却有块占爱尔兰岛17%的土地(北爱尔兰),至今还跟英国绑在一起——同一片岛,为何一半独立成富国,一半却留在英国?这看似割裂的局面,藏着爱尔兰近800年被英国殖民的血泪过往。
殖民开端:12世纪“引狼入室”,英国初步扎根
爱尔兰早期是凯尔特人部落分治的独立岛屿,各部落虽有小摩擦,却能自给自足。1169年,一个爱尔兰部落首领为争夺领地,竟主动向英国贵族求援——这一求,直接让英国势力“登岛”。
1171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见有机可乘,亲自带4000士兵登陆,逼着爱尔兰各地领主臣服,还在都柏林设了“爱尔兰总督”,正式掌控东部沿海(比如都柏林、基尔代尔一带)。不过此时英国没拿下全岛,内陆仍由爱尔兰部落控制,形成“沿海归英、内陆归爱”的半殖民状态,这种局面持续了几百年。期间英国还定规矩:禁止英国人与爱尔兰人通婚、说爱尔兰语,想慢慢同化,可爱尔兰人的反抗从没停过。
殖民深化:16-17世纪“抢地换种”,埋下次分裂隐患
16世纪英国改信新教后,开始用“宗教+土地”双管齐下控爱尔兰(爱尔兰信天主教)。最狠的是“种植园政策”:把爱尔兰北部(尤其是阿尔斯特地区)的土地全没收,分给英国和苏格兰的新教移民,原来的爱尔兰天主教徒要么被赶到贫瘠土地,要么只能当佃农,交的地租要占收成的70%。
1609年的“阿尔斯特种植园”规模最大,迁来1.2万多新教移民,直接让北部新教徒占比超50%。这步不仅抢了地,还彻底改变了北部人口结构——后来的“北爱尔兰问题”,根源就藏在这。
全面控制:18世纪镇压起义,爱尔兰被“吞并”
爱尔兰人不甘心丢地,17-18世纪多次起义:1641年抢回部分土地,却被英国军队屠杀,更多土地被没收;1798年想借法国大革命思想独立,也失败了,3万人丧命。
英国怕再出乱子,1801年通过《英爱联合法案》,把爱尔兰彻底并入英国,取消爱尔兰自己的议会,所有事都由伦敦说了算。至此,爱尔兰完全成了英国的“殖民地省份”,90%的土地被英国人或亲英新教徒占着,天主教徒大多穷得只能靠租地糊口。
殖民恶果:饥荒饿死人、文化被压,创伤最深
英国殖民最让爱尔兰痛的,是两件事:
- 饥荒惨剧:1845-1849年,爱尔兰土豆因真菌全烂了(土豆是多数人的主食),可英国还逼着爱尔兰把小麦、燕麦出口到英国赚钱,政府只给少量救济粮还得花钱买。最后100万人饿死,150万人逃去美国(很多人在“棺材船”上病死),爱尔兰人口少了近四分之一。
- 文化消失:英国禁止学校教爱尔兰语、禁止过传统节日,说爱尔兰语会被罚款。到19世纪中叶,一半以上爱尔兰人不会说母语,还好后来“盖尔复兴运动”抢救,才保住点传统。
殖民终结:20世纪独立起义,却留下南北分裂
1916年,爱尔兰人在都柏林搞“复活节起义”,喊出“爱尔兰独立”,虽6天就被镇压,却点燃了独立热情。1919-1921年,爱尔兰共和军打游击战,英国扛不住了,1921年签《英爱条约》: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后来成了爱尔兰共和国),北部6郡(新教徒多,想跟英国)留在英国,成了“北爱尔兰”。
近800年的殖民史结束了,可南北分裂的局面积留到现在。如今南部靠科技成了富国,北部却还受历史遗留的矛盾影响——这片岛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富国”两个字能简单概括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