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驾照式”记分管理时代正式来临,一不小心,医生护士可能真的会“丢饭碗”。
近日,江苏某市卫健委通报了12名医务人员的不良执业行为,包括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伪造病历资料、未按规定登记医疗信息等典型问题。这些医务人员将面临记分处罚,严重者甚至被解聘。
这并非孤例。全国多地如苏州、南京、湖南、北京等地也陆续推出了类似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记分制管理,量化医疗行为
医疗行业的“驾照式”记分制度已在全国多地铺开。江苏某市去年实施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将医务人员行为纳入量化监管轨道。
该制度覆盖全类别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共计91类不良执业行为被列入记分目录。
记分逻辑与驾驶证扣分制度高度相似:根据违规行为严重程度,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计分,累计达到一定分值就会受到处罚。
处罚分明,累计记分后果严重
记分制度设置了明确的处罚阶梯。累计记分达到8分不满10分:需进行法律知识离岗培训1个月。
达到10分不满12分:离岗培训2个月。达到12分及以上:离岗培训3至6个月,延迟一年晋升职称,医疗机构应当予以低聘、解职待聘、解聘等处理。
记分达12分以上的医师将按照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处理,考核不合格的,其执业注册将被注销,并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骗保行为,首次被纳入记分
新版记分管理办法与时俱进,增加了多项常见违规情形。苏州市的《办法》首次将骗保行为纳入记分。
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一次记12分。
互联网诊疗中的违规行为也被纳入记分范围。未经批准利用互联网开展诊疗活动,一次记8分;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一次记3分。
多地试点,信用监管成趋势
孝南区卫生健康局建立了“信用+记分”动态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分级。
信用分为A级(诚信示范)、B级(诚信良好)、C级(一般监管)、D级(重点警示)、E级(严重失信)五个等级。
不同信用等级面临不同的监管频率:A/B级机构年度现场检查≤1次;D/E级机构每月线上筛查+现场检查,并限制新增诊疗科目审批。
真实案例,警示效果明显
近期,公主岭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医生因安排“熟人插队”被投诉。患者候诊期间遭遇两人插队,等待约一小时后询问医生,却得到“急什么,会诊完了就给你做”的冷漠回应。
当患者质疑公平性时,医生反而回应:“你要是会说句人话,早就做上彩超了”。最终,该医务人员被全院通报批评、取消一个季度的绩效、调离原岗位并予以辞退。
淮南济民医院因多次违规被处罚,2025年3月因重复收费、串换诊疗项目、过度检查使用医保基金被罚款57.3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6.37万元。
争议仍存,平衡成关键
记分制度虽好,但在落地过程中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支持者认为,医务人员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记分制可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实现“人人有责”。
来自一线的声音却未必一致赞同。医保稽查中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违规认定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区间化”的扣分规则可能导致“同案不同罚”的尴尬局面。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事前预防而非事后惩戒,而“驾照式计分”本质上仍属于事后追责机制。
苏州、南京、湖南、北京等地也已将医生、护士、药师等纳入监管。孝南区甚至建立了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记分情况将医疗机构分为A、B、C、D、E五个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低的机构将面临高频监管、公开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联合惩戒。这意味着,不仅医务人员个人行为受到约束,整个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也将受到全方位监督。
全国多地都在推行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正悄然改变医疗行业的执业环境。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体会。
(本文信息综合自互联网公开报道)
国家医保局:下个月起全国飞检!这些行为将被“穿透式”严查,事关每个人!
国家卫健委紧急发文:即日起,这两项手术被明令禁止!
全国医院大检查,这32种行为被曝光!多家医院被点名!
多地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缩减行政科室!行政人员不得当院长!医生凭本事吃饭时代来了?
药品追溯码全面落地倒计时!7月起无码不付
药店大崩塌!国药系7家连环破产,30万家门店即将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