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多所学校的餐食问题引发家长广泛关注。9月15日起,孩子午餐吃到异味虾仁,食用后出现腹泻,用面包饼干替代正餐等内容陆续被家长提及,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家长群体对校园餐食安全与质量的担忧再次凸显。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正文>
据普陀区、徐汇区、闵行区等地家长反馈,孩子放学回家后抱怨学校午餐的虾仁炒蛋味道异常,部分孩子表示虾仁有怪味,舌尖能尝到细沙,刚吃一口就难以下咽。随后学校回应称:部分食材存在问题,将涉事餐食撤换,并用面包、饼干等食品临时替代午餐。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涉事供餐企业绿捷公司在事发24小时后表态,称仅部分批次虾仁含细沙,无其他安全问题,已按规定留样,对于家长关心的孩子食用后腹泻,长期餐食健康影响等问题未作回应。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家长群内相关讨论持续升温,有家长晒出孩子午餐照片,称食物状态类似不新鲜的干货,还有家长反映孩子食用当天出现腹泻症状。事实上,上海部分学校的餐食问题并非首次被提及。去年曾有家长反馈午餐米饭过硬难咀嚼,投诉后未收到明确后续。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此次家长提出查看供餐企业资质的需求,也被以涉及内部流程为由未能获取详细信息,家长对校园餐食的监督诉求未得到充分回应。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除了安全问题,校园餐食的性价比与营养均衡同样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多位家长在群内分享孩子午餐照片,称标价18元的午餐,荤菜只有少量肉沫,蔬菜清淡如水煮,看不到新鲜绿叶菜。有家长对比:校外10元左右的外卖能做到荤素搭配,而学校一年投入大量经费的午餐,却频繁出现预制菜,冷冻半成品加热后直接上桌,孩子很少吃到新鲜烹饪的蔬菜,营养搭配远不如家庭日常餐食。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类似的校园餐食争议在多地曾有发生:河南某学校曾被家长指出:食堂环境差、存在过期食材,家长反馈时被建议尽量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山东部分学校的餐食卫生问题被提及后,相关回应多为将加强日常清扫。每次家长询问食材采购渠道、检测报告细节,往往会陷入学校推给供应商、供应商指向主管部门的沟通循环,责任划分不清晰,问题难以得到针对性解决。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供餐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竞争空间。以上海涉事的绿捷公司为例,据公开信息显示,其服务范围覆盖上海500余所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合作关系已维持多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广西某县也曾出现单一企业连续12年承接校园餐供应的情况。缺乏多元竞争的市场环境,易导致餐食质量提升动力不足,此前个别地区还出现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维持合作,供应过期、变质食材的案例,最终损害的是学生的饮食健康。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结语>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参与监督已被证明是提升校园餐食质量的有效方式。浙江衢州部分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食材验收、餐食评价,据当地反馈,家长参与后校园餐食的满意度提升约30%。
网友说
但目前多数学校的家长监督渠道仍不畅通——家长提出参与招标流程、查看食材检测报告的需求时,常被以涉及内部流程、信息保密为由拒绝,导致家长难以真正参与到餐食管理中。
网友说
破解校园餐食难题,已有多地探索出可借鉴的路径:广西建立供餐企业黑名单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负责人连带问责,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被限制参与校园供餐。
网友说
浙江衢州推行食材溯源码,家长扫码即可查看食材产地、检测报告、烹饪流程,实现全环节透明;山西部分学校通过直播食堂操作、公开食材采购记录,让家长实时了解餐食制作过程;还有地区引入多家企业竞争供餐模式,通过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合作企业,倒逼企业提升餐食质量。
网友说
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透明化管理、强化监督、明确责任。只有让食材来源可查、制作过程可视、责任主体明确,才能真正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吃上安全、营养的校园午餐。
免责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
(1.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和微观上海,仅为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任何事实认定、法律建议或舆论引导。2. 文中涉及的事件、人物等信息,若与真实情况存在出入,以官方通报及权威信源为准。3. 任何依据本文内容进行的行动或决策,其风险由行为人自行承担,本人不承担相关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