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山,临近水库,草木繁茂,潮湿多雨——宁德监狱优越的自然环境背后,也隐藏着监管治理的“小难题”:夏季蚊虫蛇蚁多,部分公共区域夜间照明不足,给民警夜间巡逻和罪犯室外活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如何破解?宁德监狱近期实施的“双灯”工程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一批太阳能灭蚊灯和太阳能照明灯在单位内投入使用,以绿色能源一举解决了治理痛点。
太阳能灭蚊灯:绿色科技营造无蚊环境
夏日的宁德监狱,以往每到傍晚,蚊虫便成群出现。“以前晚上值班,最怕蚊虫叮咬。山上蚊子毒性强,一咬就是一个大包,几天都消不下去。”监区民警老陈回忆。更严重的是,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始终存在,对密集人员区域构成健康威胁。
如今,走进监区户外活动区域,一排排造型现代的太阳能灭蚊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灭蚊灯内置电网,采用紫色光波吸引蚊虫,并通过电击方式将蚊虫灭杀。
“这款灭蚊灯最巧妙的是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工作,不需要额外布线,真正做到了零电费、零排放。”后勤部门的民警陈高淋介绍道。
据许多民警反馈,自太阳能灭蚊灯安装以来,单位内蚊虫密度显著下降,民警和罪犯被叮咬现象减少,夜间户外活动的舒适度也大幅提升。
太阳能照明灯:智慧光照守护夜间安全
“单位有些区域原先照明不足,晚上巡逻得特别小心,既要看脚下,还要观察四周。”宁德监狱巡逻保安小李感慨道。
因地理位置限制,宁德监狱部分公共区域难以覆盖传统电网,夜间存在照明盲区,不仅给安全巡逻带来困难,也影响了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太阳能照明灯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些灯具智能感应光线变化,天暗自动开启,天亮自动关闭,全部采用LED节能光源,照明强度却远高于传统灯具。
“现在夜巡心里踏实多了。这些灯照得又远又广,每个角落都清清楚楚,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小李说道。据统计,宁德监狱目前已安装太阳能照明灯68盏,覆盖多处原有照明薄弱区域,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4000元,减少碳排放约18.7吨,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环保的双赢。
宁德监狱的“双灯”工程,看似只是两项设施的更新,背后体现的却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思维和人文关怀。“我们立足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既考虑了实用性,也兼顾了环保与节约。”监狱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金点子’源于基层、服务基层,效果超出预期。”
太阳能灭蚊灯和照明灯的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蚊虫肆虐和照明不足的问题,更展示了绿色、节能、智慧的治理方向。民警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监管安全水平提高,运营成本反而降低——这一多方共赢的创新实践,为推进监狱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作者:林志欣 黄歆宸
编辑:黄歆宸
审核:龚丽雯
审批:黄锡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