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纷繁复杂,最终都会简化为个人的认知。每个人的认知恰似一面独特的滤镜,将五彩斑斓的世界过滤成自己眼中的模样。有的人带着乐观的滤镜,他们看到的世界满是希望与美好,即便遭遇挫折,也能从中寻得成长的契机;有的人带着悲观的滤镜,哪怕他生活里洒满恩典的阳光,也总盯着阴影不放。
我们的认知,是在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家庭环境是认知的第一块基石。在信仰端正、浸润着教门氛围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能形成正向认知:知道自身的价值。面对挑战时,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因为心中有对主的托靠。相反,在缺乏教门氛围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消极的认知,而且很难改变。
学校教育与社会经历,也在持续塑造着人们的认知。只是如今的教育尚有欠缺,局限性较大,导致人们常常陷入思维定式,不愿接纳新观点、新思想。就像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人,他的认知局限于那个小山沟的环境,当他初次接触外界时,难免对许多新事物感到困惑甚至排斥。这种认知局限,会阻碍人们的成长与进步。
教育方式同样影响认知的形成。若不注重培育正信正念,也容易盲听盲信、迷失信仰。而社会经历也很重要,比如与信仰笃实之人交往,认知会不断修正。正如经典所启示:“犹如我派遣你们族中的一个使者来教化你们,对你们宣读我的迹象,熏陶你们,教授你们天经和智慧,并将你们所不知道的教给你们。”(2:151)
文/马石头,图/lianhu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