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9月17日发表我国科学家一项成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全球首创的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室温下首次放电容量达984mAh/g,并可在1.9V放电并点亮黄色LED灯。把该放电容量和工作电压转换成能量密度后,高达1870Wh/kg。目前科学家研究固态锂电池的目标是500Wh/kg,大连化物所这个氢负离子电池,能量达到了该目标的3倍。如果汽车上能使用该电池,续航将飙出天际。
不过官方报道的放电容量984mAh/g,是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如果加上负极、电解质之类的,水平可能未必有这么高。不过目前固态电池宣布的正极材料放电容量,大致也只有三五百,相比这个氢负离子电池还是小不少。并且这个氢负离子电池目前才刚出世,还只是个原型,不排除未来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目前该电池表现出的问题,看上去主要是放电电压较低,如果要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肯定还有无比遥远的路要走。目前新能源车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固态锂电池。
固态电池目前主要有三条路线,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其中氧化物、硫化物属于无机固体材料,而聚合物则属于有机固体电解质。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卤化物,但热度没有前三种大。以最热门的三种固态电解质材料来说,氧化物最大优点是氧化稳定性,硫化物最大优点是离子导电率,聚合物最大优点是制备工艺和加工成本。但这些电解质目前也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可以将其与液态电解质复合,做出来的就是常说的半固态电池。
不管哪种固态电池路线,对锂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而锂这种矿物虽然近几年价格比较低,但长远看供给远远赶不上消费。而这次化物所研制的氢负离子电池,除了比容量大之外,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不依赖贵金属。首先氢就不用说了,有水有电的地方就有氢。
根据报道,氢负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氢化铝钠,负极材料是二氢化铈,电解质是氢化钡包覆的三氢化铈。这里面除了铈是稀土元素,其他都不稀缺。而铈可以说是最不稀缺的轻稀土,我国北方轻稀土矿中,镧铈占80%多。并且与其他稀土伴生,要开采其他稀土就难免会得到很多镧和铈。根据中国有色网2021年统计,我国稀土年产量约15万吨,其中9万吨都是镧铈产品,而镧铈的年消费量只有4万吨,也就是每年会过剩5万吨。所以铈虽然是稀土,但其实稀而不缺。
因而整体算下来,化物所这个氢负离子电池,不管从资源角度还是能量密度角度,都非常有潜力。另外按照官方说法,“全固态H⁻二次电池以氢元素作为载流子,原理上能有效规避金属枝晶引起的短路问题”。也就是这个氢负离子电池,本身可以做成固态电池,而相较锂固态电池,它因为避免了锂枝晶问题,因而更加安全。
所以我个人对这个氢负离子电池是充满了期待,就不知道啥时候能商业化应用,尤其是装在新能源车上了。按照固态电池的发展速度,保不齐等个几十年也不意外,说到底还是自己活的不够长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