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 蓝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17日发表任内第4份《施政报告》。报告围绕两大主轴——经济和民生,规划了香港发展蓝图。
寻找“走出去”新机遇
《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17日上午11时,李家超连续第4年与团队佩戴由香港高校师生设计的领带走向讲台。绿色是今年《施政报告》封面主色调,延续李家超上任来一贯风格,体现政府政策与香港活力的连续性、稳定性。
李家超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引进来、走出去”的独特优势。过往较着重“引进来”,而香港未来的新机遇将更集中在“走出去”。北部都会区被认为是香港经济发展新引擎,李家超宣布将成立并领导“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
人工智能(AI)是《施政报告》的另一大焦点。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成立“AI效能提升组”,并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及吸引国际和内地AI人才,早前已宣布推出30亿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计划”,另预留10亿港元,将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旅游方面,特区政府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广“四山”旅游概念,提升郊野公园的配套设施,开发串连乡郊的传统村落、农田及宗祠书室等景点。在特色深度游方面,特区政府会与深圳相关部门合作,推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红色旅游路线。
其他措施还包括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在今年成立吉隆坡经济贸易办事处,深化在东盟及周边国家的经贸推广,并扩展经贸办覆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李家超提到,会继续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经贸网络。
在教育方面,李家超表示,高校本地生名额会明确维持,不会减少。自费留学的非本地生名额会获准增加,从2026/27学年起,上限比例从本地生的40%增至50%,研究院超额招生名额上限也从100%增至120%。
为便利在内地养老的香港市民,李家超表示政府将于今年年底前进行为期3年的试验计划,资助到大湾区养老的人员入住指定的广东省安老院。此外,政府还将持续扩大“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从今年10月起,参与计划的内地养老院将由15家增至24家,覆盖城市由6个增至8个。
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认为,新一份《施政报告》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为香港未来勾画清晰而坚实的发展蓝图。其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治理体系,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全面提升政府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能。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份《施政报告》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两大主轴,短中长期政策并举。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叶文祺认为,有关建议令整个发展北都的行动计划更细致。香港头条日报网称,《施政报告》提出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的门槛。中原地产亚太区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此举将明显扩大符合资格申请者,对楼市“一定有帮助”。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何家辉表示,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将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香港房地产市场,为本地经济注入新动力。
破解“数据孤岛”难题
就在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全球创新指数》在全球139个经济体中排名由去年第18位,上升至第15位,在亚洲区保持第5位。香港在多个分项表现突出。
香港《大公报》17日发表社评称,AI浪潮风起云涌,内地科技巨头研发的各类大模型加速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对正处在经济转型中的香港而言,AI赋能发展正当其时,也为香港推动经济转型带来重大突破口。同时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与内地协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合作试验区,破解“数据孤岛”难题。
有港媒称,本次《施政报告》宣读持续3小时,比以往时间更长,因为这也是一份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转型背后,承载着无数香港人拼搏奋斗的故事。文章称,在本届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报告中描绘的香港未来蓝图正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