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的校园,新绿未褪,黄叶初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又一次敞开怀抱,迎来了充满朝气与梦想的2025级本科新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故事,却怀揣着对大学生活同样的炽热期待。想知道这一届的小萌新们来自哪里?年龄多大?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就让我们通过这份新鲜出炉的本科新生大数据,一起探寻他们的“小秘密”。
山海奔赴,聚梦广外
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广外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2025年,学校共录取全日制普通本科新生5427人,涵盖普通类、艺术类、第二学士学位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等多种类型,生源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
其中,广东省内依然为生源主力,共有4200名学子被录取(不含第二学士学位)。从录取类别看,普通类(物理)考生2574人,普通类(历史)1473人,艺术类153人;从地市分布来看,广州市以751人位居榜首,深圳市581人位列第二名,佛山市505人跻身第三,东莞市、中山市和汕头市录取人数均超过200人。
2025年度,学校在广东省招生的专业录取平均分排名前五的专业分别是普通类(历史):商务英语(法学双学士学位),法语(国贸双学士学位)、法学、西班牙语(国贸双学士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双学士学位);普通类(物理):西班牙语(国贸双学士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双学士学位)、法学、商务英语(法学双学士学位)、金融学(法学双学士学位),侧面反应了学子们对双学士学位“黄金赛道”的认同。
此外,作为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高校,广外吸引大批热爱外语的学子报考。英语、日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今年新生的高考外语应试语种,已集齐所有应试语种。
将视线转向省外。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三个地区分别为重庆市、湖北省和四川省。哪怕远在最东最北的黑龙江省、最南的海南省、最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然有学子选择广外作为梦想的新起点。
此外,今年还有4位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6位台湾学测考生、4位澳门保送生以及15位港澳台侨联招学生加入广外大家庭。多元的文化背景、多样的成长经历,正在为这座校园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了“山海奔赴,聚梦广外”。
姓名?性别?生日?在广外邂逅别样缘分
初次相遇,名字成为我们认识彼此的第一个符号。在广外今年新生中,同名(非同姓氏)人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这些名字:叫“佳怡”的有15人,“可欣”14人,“嘉怡”13人,“静怡”和“子涵”也各有12人。姓氏方面,“陈”姓以424人稳坐“头把交椅”,李、黄、张、刘紧随其后。漫步校园,一声“陈同学”,可能会有不少同学转头。
男女比例,总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广外2025级全校新生中,男女比约为1:3,男生人数达到1520人,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从学院分布来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女生数量最多的学院为经贸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男生数量最多的学院有信息学院、经贸学院、数统学院。在所有本科招生学院中,男女比例最接近1:1的学院是数统学院。招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分别是经贸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学院。
出生日期,是每个人自带的“幸运数字”。广外2025级新生中以2007年出生的同学为主力军,最小的同学年仅16岁(2009年出生),与最大的新生相差9岁,青春正当时,梦想刚启航。
数据显示,8月16日是今年新生中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天。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同学将在特殊的日子里收获“双倍快乐”。9月7日的报到日,恰逢8位同学的生日;10月1日国庆节,19位新生与祖国同庆生;11月22日校庆日,更有20位学子与广外共同唱响“生日歌”。
报到日当天,广外的暖心生日会
今年,选择在广外共同开启人生新旅程的两对双胞胎姐妹花中,商学院的孙佳婷和数统学院的孙佳仪作为本科生新生一起考入广外,两人希望在广外的平台上继续携手突破自我,练就过硬本领,早日成长成才。
除此之外,新生们还拥有各种各样的才艺和技能,乒乓球、绘画、跑步、唱歌、写作、摄影、舞蹈……这些技能与爱好,都将助力他们在接下来的社团活动、晚会舞台和运动场上绽放光芒,也为广外校园注入更多活力和温度。
秋风送爽,阳光正好。愿每一位2025级学子,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片广阔天地中,以语言为舟、以智慧为帆,探索未知、拥抱差异、认识自我。
欢迎你,新广外人,新的故事,刚刚开始。
文章素材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官微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