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红婵”这个名字被提起,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跳水台上那组“五跳三满分”的教科书级动作,或是她手捧奖牌时青涩却坚定的笑容。从14岁东京奥运横空出世,到17岁集齐世锦赛金牌实现大满贯,这位中国小将用拼搏书写了跳水传奇。2025年9月,18岁的她卸下赛场荣光,踏入暨南大学开启学业新程——这本该是一段关于“多元成长”的温暖故事,却在入学4天后,被一些无端的不当言论蒙上阴影。
一、赛场内外:她的坚守藏在细节里
全红婵对跳水的热爱,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注脚,而是“困境突围”的勋章。
2023年世锦赛选拔赛上,意外受伤让她不得不临时退赛(据极目新闻2023年赛事报道)。彼时外界纷纷猜测她会暂停训练专心养伤,可她却在医疗团队指导下,把康复训练计划细化到每天的每个动作,“多练一遍,伤愈后就能快一步跟上节奏”。靠着这份执着,她不仅快速回归赛场,还和陈芋汐组成“绝代双娇”——两人既是并肩成长的伙伴,也是赛场上的劲敌,在女子10米跳台单人项目中,冠军与亚军的荣誉从未旁落他国(据广州日报2024年体育专栏报道),用实力捍卫了中国跳水在该项目的领先地位。
赛场之外的全红婵,更藏着柔软的担当。她多次为家乡湛江拍摄公益宣传片,镜头里的她站在红树林边,笑着推荐家乡的生态美景,助力当地文旅与生态保护(据中国青年网2024年公益报道);而她的成功,也悄悄在湛江掀起“跳水热”——市体育学校的师弟师妹们把她的训练视频存在手机里,“全姐姐能做到,我们也能试试”,这份精神成了家乡少年的成长动力。她从不是“只懂跳水”的运动员,而是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的青年代表。
二、荣耀背后:18年里的两次“成长突围”
全红婵的每一块奖牌,都刻着“不服输”的韧劲。
2021年东京奥运会,14岁的她第一次站上奥运赛场,面对全球顶尖选手毫不怯场,最终以466.20分的世界纪录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跳水冠军之一(据百度百科“全红婵”词条、中国青年网2021年奥运专题报道)。彼时的她还带着孩子气,却用满分动作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小将”的名字。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遇到了运动员的“成长难题”——身体发育带来的技术波动。对跳水运动员而言,体重、身高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打乱动作节奏,但全红婵没有退缩:跟着教练反复调整入水角度,对着视频逐帧优化动作细节,甚至在训练后加练核心力量,只为抵消身体变化的影响。最终,她不仅卫冕单人10米台冠军,还首次拿下双人10米台金牌,成为继伏明霞、陈若琳后,第三位实现奥运女子跳台连冠的选手(据广州日报2024年巴黎奥运特稿)。同年多哈世锦赛,她再夺单人10米台冠军,圆满补上职业生涯大满贯的最后一块拼图。
当所有人以为她会继续在赛场冲刺时,全红婵做出了新选择:“跳水是热爱,学习也是我想做的事。”2025年9月,她正式进入暨南大学学习,计划兼顾运动生涯与学业(据极目新闻2025年教育专题报道)。这一决定收获了多数人的祝福,却也让一些不当言论有了可乘之机。
三、不当言论背后:别用标签绑架成长
9月15日的暨南大学开学典礼上,全红婵作为优秀新生代表接受校徽颁发,站在合影区时,现场响起阵阵欢呼(据极目新闻2025年校园报道)。可这些温暖画面,竟成了一些人发表不当言论的“由头”:
- 退役谣言再次出现:“这是出不了成绩,准备退役念书了吧”,类似评论在社交平台零星可见。事实上,自全红婵年满18岁起,这样的揣测就没断过,却忽略了她多次在采访中说的“还想再跳几年”;
- 身材被恶意挑剔:因正常发育显得些许圆润,她被指责“不自律”;甚至有人拿颜值做文章,全然忘了14岁的她就已为国争光;
- 努力被轻易否定:有人不知道,能考入暨南大学,是她在训练间隙挤时间学习的结果——队友说,她常把课本带在训练馆,休息时就拿出来看(据中国青年网2025年人物专访);更忘了她克服“发育关”、重返巅峰的不易。
这些言论的本质,是对运动员价值的曲解:仿佛运动员只能“永远站在巅峰”,一旦有新选择、有身体变化,就该被批判。可大家忘了,全红婵首先是个18岁的年轻人,有权追求学业,有权经历正常的成长;其次才是奥运冠军,她的价值从不是“奖牌的附属品”,而是“受伤了仍坚持”“难住了不退缩”的精神本身。
四、守护成长:别让恶意遮住榜样的光
全红婵的故事,本是“多元成长”的典范——她能在跳水台创造满分传奇,也能在大学课堂里做认真记笔记的新生。可网络上的一些不当言论,却试图用“退役”“颜值”“身材”等标签绑架她的人生。
需要明确的是,运动员的价值从不由“是否永远夺冠”“是否符合大众审美”定义,而是藏在“受伤后仍细化康复计划”“发育期反复打磨动作”“训练间隙挤时间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里。更重要的是,《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早已明确,恶意攻击、造谣传谣属于违法行为,网络从非法外之地(据中国青年网2025年法律解读专栏)。
我们更该做的,不是被恶意带偏,而是守护这份“不被定义”的成长——为全红婵的新旅程祝福,也为每一个“在多赛道努力的人”撑腰。毕竟,真正的榜样力量,从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敢尝试新可能,不向困境低头”。
就像全红婵在入学采访里说的:“跳水要跳好,书也要读好,慢慢来就好。”这样鲜活、坚韧的她,本就该被温柔以待。
本文信源均来自权威报道:极目新闻(2023年赛事退赛、2025年入学及开学典礼事件)、中国青年网(2021年奥运成绩、2024年家乡公益、2025年人物专访及法律解读)、广州日报(2024年巴黎奥运会卫冕、大满贯历程)、百度百科(全红婵东京奥运会纪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