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这年头炫富不只是容易招骂,还可能直接招来官司。清华学霸吴舰,曾在小红书上发帖自曝年薪2350万美元,合人民币1.67亿。他说自己“不敢发朋友圈,只敢在没人认识的小红书偷偷炫耀”。结果呢?这一手“悄悄”,最后成了调查导火索。如今,美国司法部直接放话:这位清华+康奈尔双料高材生,涉嫌电汇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目前已经“在逃”。一场“学霸神话”,硬生生演成了“金融悬疑剧”。
装逼
回头看吴舰的履历,几乎就是“别人家孩子”的终极模板。2011年本科清华,2017年博士康奈尔,顶级名校两枚硬牌照。简历一路无死角:实习Citadel,入职Two Sigma,不到三年升副总裁,五年直冲高级副总裁。这速度,放华尔街都是顶流。到了2022年,他的薪资暴涨到2350万美元,买豪宅,拿天价奖金,看似人生开挂。但问题就出在这条华尔街金光大道上:他被指控操纵至少14个交易模型,玩的是“模型套娃”,骗的是基金客户的钱包。结果,某些客户亏掉至少1.65亿美元,而Two Sigma自家基金赚了4.5亿。再精致的算法,也盖不住一个“贪”字。
而最讽刺的是,这一切的曝光点,不是SEC的盯梢,不是公司审计的火眼金睛,而是他本人在小红书上的一条炫富贴。要不是“心态年轻想找个地方偷偷炫耀”,恐怕这场骗局还会继续运转。你说这是命运的报应也好,是傲慢的破绽也行,反正一夜之间,“华尔街天才”的滤镜碎了一地。他的“悄悄炫耀”,换来的却是Two Sigma的内部大清洗,SEC和司法部的双重起诉,还有现在“在逃”的身份。说句不好听的,这波操作,既是贪婪作祟,更是低级愚蠢。
Two Sigma这边也不好过。客户亏损1.65亿,基金自己赚4.5亿,结果呢?公司被迫赔钱安抚客户,还得公开认错。内部调查后发现,吴舰是为了拉高自己的奖金,才偷偷篡改模型。到2023年夏天,公司才警觉:怎么这些模型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高?这才扯出了背后的大漏洞。最后,公司一边解雇吴舰,一边取消他800万奖金,还没追回那笔178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对一家顶尖量化基金来说,这不是丢脸,这是致命伤。客户信心能不能重建?都是未知数。
再看大局。美国司法部的起诉可不是闹着玩的,电汇欺诈、证券欺诈、洗钱,这三顶大帽子扣下来,随便一项都够几十年。更别提SEC盯上了他那套“模型套娃”的把戏。问题在于,现在的吴舰已经“在逃”,律师也联系不上。他手上握着名校光环和高管履历,但一旦罪名坐实,这些头衔统统成了笑话。讽刺的是,他那套“买豪宅、拿天价薪酬”的成功人设,也许以后会出现在案例教材里,被写成“金融欺诈如何崩塌”的反面样本。
这件事真正击碎的,不只是Two Sigma的声誉,还有外界对“量化精英”的盲目崇拜。过去几年,多少人把量化金融当作“智商收割机”,认为顶尖学霸只要进了对冲基金,就能无往不利,收入上亿只是迟早的事。吴舰的故事说明,所谓“神话”背后照样有人耍花招、玩猫腻。算法再先进,背后操盘的人一旦动了歪心思,结果就是几亿上下的亏空和骗局。精英不是铁打的圣人,学霸也照样可能是贪婪的骗子。
所以,这场闹剧最耐人寻味的,不是吴舰能不能跑掉,而是我们看到的这层讽刺:一个顶级学霸,一步步爬上华尔街金字塔尖,却最终毁在一条小红书炫富帖上。欲望让他失控,虚荣让他暴露,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人们一直喜欢把“炫富”当笑料,但在这里,它却成了压倒精英幻象的最后一根稻草。说到底,钱可以堆起光环,也能瞬间揭穿假象。吴舰的故事,就是现实狠狠甩过来的一巴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