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多年轻人都问我,考公到底选啥岗位好啊?尤其是咱普通家庭的孩子,没背景没依靠的,选对了,说不定能少奋斗十年;选错了,那再怎么努力,可能都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唠唠,为啥对咱普通家庭来说,省直或者市直机关可能是更实在的选择——部委虽好,但咱够不着;乡镇门槛低,可咱真熬不住,就这中间层,反而最能让咱普通人站稳脚跟。
一、部委那地方,听着牛,普通人真待不起
这可不是说部委不好,那平台大、格局高,谁不向往啊?但现实的门槛,咱普通家庭真的很难跨过去。就拿北京来说,部委工资看着不算少,可北京房价多高啊!刚入职的年轻人,一个月到手可能就七八千块,想在北京买房,就算家里东拼西凑能给出首付,往后的房贷压力也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之前有个在部委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都工作五年了,还跟人合租呢,每天上下班通勤就得俩小时,孩子出生后,连个好点的学区都进不去。有人说部委能分房,可现在分房那速度,排个十年八年都不稀奇,等轮到你,估计都快退休咯。
更麻烦的是认知上的差距。
部委里人才济济,好多同事要么是家境优越的“官二代”“京二代”,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门道;要么是顶尖名校的学霸,自带资源和眼界。普通家庭的孩子进去,光是搞懂那些看不见的隐形规则,就得花上好几年。人家聊的话题、处理事情的方式,跟咱从小耳濡目染接触的都不一样。不是咱能力不行,而是在这种环境下想出人头地,得付出更多,有时候还得克服心里那道坎。
二、基层那地方,水太深,没根基寸步难行
有人觉得基层门槛低,先考上再说,以后慢慢往上爬呗。可基层的实际情况是,人情社会太严重,有时候关系比能力更重要。办事靠人脉,晋升看关系,这对没啥家庭资源的普通孩子来说,太难了。我有个在乡镇工作的学弟跟我抱怨,他业务能力挺强的,可每次评优评先都没他份儿,为啥呢?因为别人要么是领导亲戚,要么跟镇上的“老人”关系好。而且基层工作又琐碎又繁重,上面千头万绪,下面都得一个人扛,加班是家常便饭,可上升空间却小得可怜。很多人干一辈子,退休的时候能混个副科就谢天谢地了,这对想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太憋屈了。
三、省直市直?嘿,这才是咱普通娃的“福窝”
首先,平台够大,又不是高不可攀。
省直市直机关层级不低,接触的工作都是关乎全局的,能学到真本事,锻炼能力。而且这里的晋升机制相对规范,只要你踏实肯干,有能力,大概率能一步步往上走,保底处级没问题。不像部委那样高手如云,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也不像基层那样被人情世故绊住手脚。普通孩子在这儿,靠努力能看到希望,不会觉得前途渺茫。
其次,待遇和生活能平衡。
省直市直所在的城市,大多是省会或者地级市,经济条件不错,财政收入有保障,公务员的工资福利虽说不是顶尖的,但足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房价、物价也比一线城市友好得多,普通家庭稍微凑凑,付个首付不是啥难事,后续还贷压力也没那么大。更重要的是,这些城市的医疗、教育、交通资源都还不错,以后成家立业,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方便,不用为这些基本生活问题操太多心。
再者,这里的工作氛围相对实在。
省直市直机关更看重做事的能力和成绩,虽然也有人际关系,但不像基层那样“没关系寸步难行”。普通孩子只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就能得到认可。而且在这里接触的圈子,大多是和自己一样靠打拼上来的人,大家背景差不多,沟通起来更顺畅,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然,选省直市直也不是随便选的。得看看这个省或市的财政状况,财政收入高的地方,公务员待遇才好,这在政府官网都能查到。还有,尽量选限制条件多的岗位,比如要求专业、学历、党员身份之类的,这样能筛掉不少竞争对手,上岸的几率更大。
普通家庭的孩子考公,图的就是个稳定和公平,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省直市直机关,就像一个刚刚好的平台,既能让你施展才华,又不会因为家庭背景吃亏。别总想着一步登天去部委,也别将就着去基层熬日子,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中间地带,踏踏实实干,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考公不是终点,是给你人生重新“配资源”的起点。
最后想跟年轻人说,考公是条好出路,但选对岗位可比埋头苦读重要多了。普通家庭的孩子,咱没背景可拼,就得多动动脑子,选一个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省直市直机关,说不定就是那个既能保住体面,又能看到希望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