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淡季,网约车司机就容易焦虑,一是单子少了,二是怕平台再次降价。当然焦虑的不只是司机,一些小平台也焦虑,单子少了、司机跑了,为了留住司机,最近网约车平台也有了新思路,把定价权交给司机,运价多少司机说了算。
近日,广州一名网约车司机介绍,当地某平台惠享指派单(含一口价)变了,司机可以自由设置每公里的价格以及订单的里程数,从司机发来的截图来看,运价的范围从1.3-1.9元一公里,把定价的选择权交给司机,这种模式与滴滴的随心接非常类似。
除了让师傅们自己设置每公里的运价范围,天津还有平台表示要做司机民主的平台,是时候让大家自己定制跑车的运价,并且邀请司机参与投票,司机想要多少钱一公里,平台就改成多少钱一公里。
乍一看,这种举措实在是太民主了,太尊重司机了,但如果司机投票能决定运价的话,那这个行业早就变天了。
其实,早在今年4月,苏州也有一家小平台做过类似的投票,邀请司机参与淡季定价意向投票,声称将根据司机意愿调整运价。但现在苏州的运价什么情况,当地的朋友应该很清楚。
现在淡季,本来就是车多单少,虽然平台让你设置1.3-1.9一公里,大家都会将每公里单价调到最高吗? 没有单的时候,很多司机什么单都会接。平台让你投票决定运价,你想要3块、5块、10块一公里,就现在这个行情,能接得到单吗?
如果光靠司机投票就能决定网约车价格,那市场自己调节也就失去意义了。司机当然都希望单价高一点,但现实是,定价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平台或司机手里——各地管理部门虽然多次因低价竞争问题约谈平台,但价格说到底还是由市场调节,官方也不能随意干预。
那网约车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涨价?通常只有两种情形:要么是某个地区司机都不愿意去接单,要么是遇到极端天气,运力严重短缺,影响到大家正常打车了。说到底,还是“供不应求”才会推动价格上涨,供需关系才是定价的核心。
另外,网约车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主流平台依靠庞大的用户量和成熟的运营能力,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它们的定价策略直接影响整个行业。如果只是在淡季由一些小平台发起调价投票,基本掀不起什么水花——它们为了短期吸引乘客,也许会用低价策略,但这改变不了大趋势,反而可能把市场搞乱。
反过来,如果主流平台也积极参与、并且认可某一种定价方式,那么调价才可能真正落地。毕竟大平台手握海量司机和乘客,他们的选择才能真正影响供需和价格。如果大平台不参与或不支持,所谓“投票定价”很可能只是听起来好听,实际根本执行不了。
那么话说回来,你对“让司机投票决定运价”这种操作又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