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益智】
一面是几十万股东因遭遇“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惨遭血洗,一面是特朗普谬赞中国企业的“长期主义”并呼吁美国取消季报,歪打正着地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拷问。
“我们不怕市场波动,只怕规则不公平。”一位投资者给笔者文章下的留言,道出了无数股东的心声。
令人困惑的是,这些非ST公司退市后,投资者原本能够看到的季报突然消失,急需信息披露保驾护航的股东们,却面临信息真空的局面,“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机制的公平性也因此备受质疑。
这些公司退市前没有ST警示标志,投资者并未签署“退市风险自担”协议。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在主板交易,也不具备退市老三板交易资格(需两年投资经验及50万元资产门槛)时,已经损失惨重。
一些非ST公司退市后,在退市板取消季报的强制性披露,使本已处境艰难的中小投资者雪上加霜,更加导致信息不对称加剧,投资者在需要财报信息披露保护的时刻反遭釜底抽薪。
这些投资者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信息黑洞,在正常上市公司突然遭遇重大变故,急需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信息时,却无法获取季报财务信息,更加难以判断公司真实状况。
如果是监管部门计划对五家公司的大股东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理应事先发布处罚信息。然而,在这些遭遇非ST退市之际,并未发布针对其大股东的相关处罚公告。即便监管部门提前掌握了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董监高的违法行为,却未通过公告告知广大长期投资的中小投资者,默许了掌握内幕消息的大股东不顾一切地在跌停板出货。
这种行为符合非法的“非ST股票一元退市规则”,导致上市公司闪电退市。广大无辜的中小投资者因此感受到被违法大股东株连九族,甚至怀疑某些监管人员在其中做局。退市窗口期,不惜一切代价抛售股票的机构,不是操纵股价就是进行内幕交易。
而且那些没有签署过退市风险自担协议的被迫进入退市板投资者,突然面临流动性消失的窘境:原来自己的股票有2.2亿投资者可以买卖、退市后只有几十万人可以交易,而且这些人都是想卖出逃离的。更为荒诞的是,这些遭遇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伤害的无辜投资者索赔路径模糊,民事赔偿机制未能有效衔接。
在信息披露时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说话算数”
9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应当允许美国公司每6个月披露一次收益,而不是按季度披露。他特别提到:“中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着眼于50至100年的长远规划,而我们的企业却只盯着季度业绩”。
特朗普的认知与现实存在明显偏差,实际上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须按季度披露业绩,中国证监会2021年3月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虽未对季度报告披露进行强制要求,但证券交易所在其业务规则中明确须披露季报。我国早在2001年就开始实行季度报告制度,这是对投资者保护的有益设计。
某些赞成取消季报半年报专家的理由是,这些财务报表未经审计,不可靠,其实在信息披露时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说话算数”,即使未经审计,虚假信息披露也是重罪。
当前A股市场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信息获取能力弱,取消季报将显著加剧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投资者保护。CFA协会2019年对全球会员的调查显示,59%的人不同意减少报告频率,理由是潜在的信息泄露和市场不公平。六个月对于信息泄露来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提供给某些投资者的信息可能不对称,可能出现破坏市场公平的泄密事件。
财政部9月12日表示,持续加强对会计、资产评估等行业的监督,过去两年对46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近1500家资产评估机构开展执业质量检查,严肃查处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行为。因此即使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也存在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串谋造假的可能,而这些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对做假账以及其他各种虚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严刑峻法,对遭遇不公的投资者足额高效赔偿,才是真正进入“说话算数”硬约束的境界。
“不做假账”是财务信息的底线要求,而“说话算数”则体现了信息披露时代的更高标准。它意味着:监管部门以及各个市场主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律师等)的信息披露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上市公司承诺应当得到切实履行;投资者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监管部门所承诺的有效保障,特别是“退市不赔偿就是耍流氓”,对于没有签署过“退市风险自担”性质协议的非ST股票投资者,造成股票退市的责任方应对受损的长期投资者给予法定赔偿。
因此,特朗普提出的去除美国上市公司季报的言论虽然特不靠谱,但牵引出我国财报披露在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过程中的制度性漏洞。关于财务报表披露的频率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精准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合规上市公司是奖励,如减少披露频率(如从季报改为半年报)能直接降低这些公司的合规成本(审计、人力、时间),使其更能专注于长期战略,而非短期业绩波动。
这实质上是将无形的“信用”变为有形的“资产”;对问题公司则是约束,那些存在造假历史、内部治理混乱、处于风险警示状态(ST/*ST)的公司,维持甚至增加披露频率(季报、月报),相当于为其戴上“紧箍咒”。更高频的披露意味着更频繁的“体检”,增加了隐藏问题的难度,缩短了问题暴露的周期,能更早地预警风险,保护投资者。
对退市公司特别是非ST公司侧重保护:公司退市(尤其是非ST股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最不对称的劣势地位,要求其披露月报或特别临时公告,可以有效监督资产是否被大股东或管理层掏空挪用,确保在退市板交易的公平性,为投资者做出决策和退出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这也解决了“上市公司退市前后财报披露反差的不合理性”。
监管资源是有限的,上述做法允许监管机构将更多精力集中于“高风险”公司,实现对坏公司的“重点盯防”,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分析师)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公司质量:一个享有披露豁免权的公司,本身就是其治理优良、财务健康的“信用背书”。反之,一个被要求披露月报的公司,其风险等级不言而喻。“说话算数”导致的信用价值比“不做假账”的底线价值要高得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