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基于《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我们得到北京各行业增加值的分布情况。
有网友表示,是否有其他城市的同类呢?
据作者梳理的情况,除了北京,并没有其他城市在当的《统计公报》里公布这组数据。
除了《统计公报》,《统计年鉴》也是我们了解一个区域最全面的窗口之一,其他城市的各行业增加值数据,是否在《统计年鉴》里公布呢?
我们对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的城市进行了梳理,发现仅有少数城市在《统计年鉴》里公布这组数据。
由于《统计年鉴》出版相对于经济指标的滞后性,我们仅能得到少数城市2023年度或2022年度的数据,比如这篇要介绍的深圳,我们观察17个国民经济行业在深圳经济版图里的分布情况。
2023年的各行业增加值数据表明,工业无疑是这幅拼图中最大的一块。11819亿元的增加值,占GDP总量的34.2%,这个数字背后是深圳作为"制造重镇"的坚实底蕴。
从电子产品到高端装备,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汽车,深圳的工业体系正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升。这座曾经以"三来一补"起家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金融业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5253亿元的增加值,15.2%的占比,彰显了深圳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实力。
深交所的存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基因,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设,更让深圳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银行、证券、保险、创投等多层次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值得关注的是信息软件业的突出表现。4169亿元的增加值,12.0%的占比,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传统行业。
科技巨头的存在,不仅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塑造了深圳的创新气质。从软件开发到人工智能,从云计算到物联网,深圳正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批发零售业作为传统服务业代表,以2923亿元的增加值占据8.4%的份额,展现了深圳消费市场的活力。
这座年轻城市的商业脉搏始终强劲,从华强北的电子市场到万象城的奢侈品店,从传统商贸到电子商务,多元化的商业生态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房地产业8.1%的占比(2814亿元)看似不高,却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深圳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持续的人口流入,使得房地产业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平衡与调控的挑战。
在主要行业之外,一些细分领域虽然占比不大,却同样值得关注。
科学技术和技术服务业856亿元的增加值,虽然只占2.47%,却是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卫生社会、公管社保等民生领域虽然占比不高,却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